银行业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包,四季度转让项目数创新高
AI导读:
银行业正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包,多家银行机构在银登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竞价起始价低。今年四季度以来,银行机构已登记了458个不良贷款转让业务项目,数量创新高。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临近岁末年初,银行业正积极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包,以优化资产结构。近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等银行机构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银登中心)发布了多个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并将竞价日定于12月末。这些项目的竞价起始价普遍较低,多数在项目本息总额的15%以内。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此次转让的不良贷款均为个人消费贷款损失类,未偿本息总额为2.72亿元,竞拍起始价仅为1263万元。平安银行的项目则涉及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未偿本息总额为4620万元,竞拍起始价为1250万元。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中,77%为可疑类、20%为次级类,未偿本息总额为9075万元,竞拍起始价为1225万元。
兴业银行在12月24日连续发布了两个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其中宜昌泰顺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1257万元,起始价仅为90万元;湖北景程建材技术有限公司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2167万元,起始价为420万元。
据统计,自12月份以来,银登中心共登记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项目数294个,其中银行机构登记了257个项目。今年四季度以来,银行机构已登记了458个不良贷款转让业务项目,较三季度有所增加。事实上,自2021年银保监会推动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以来,银登中心不良资产转让成交业务量呈现出逐季度增加的趋势。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数量和规模(未偿本息)分别为453个、1276.3亿元,均同比增长超过50%。
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主要有四种:清收重组和减免、自主核销、不良资产对外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主要由银行将不良资产大批量的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步伐,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目前,已有752家银行业机构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其中97家为年内开立账户的机构,超半数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对于城商行、农商行而言,不良贷款仍面临较大压力。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显示,商业银行不良率与上一季度持平,为1.56%;城商行不良率为1.82%,较年初上升4个BP;农商行不良率虽较年初下降20个BP,但仍保持在3%以上。因此,备足抵御风险的“弹药”,综合运用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显得尤为重要。
银登中心数据亦显示,在批量个人业务中,加权平均折扣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与逾期时间呈现负相关。例如2024年二季度的批量个人业务中,逾期一年以下的业务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为14.2%、15.5%,而逾期超过5年以上的业务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降至1.5%、5.8%。这进一步强调了及时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