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全球光伏应用增长,多晶硅产能产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消费和潜在出口国。文章介绍了多晶硅在光伏产业中的重要性、中国多晶硅的生产和消费情况、进出口变化、行业集中度以及贸易方式。

随着全球光伏应用市场的迅猛增长,多晶产能产量持续攀升,其中太阳能级多晶硅已成为主导终端消费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消费和潜在出口国,其多晶硅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多晶硅被誉为光伏产业的“基石”,在新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多晶硅以高纯度工业硅为原料,通过提纯后达到极高纯度,主要用于生产硅片,最终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领域。光伏领域的应用占比高达98%。根据国家标准,太阳能级多晶硅按技术指标和表面质量等分类,是投资额度最大、技术壁垒最高的生产环节。

近十年来,全球多晶硅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42%,而中国更是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多晶硅生产和消费的绝对主导者。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产量分别占全球的92%和93%。同时,我国硅片产能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预计将持续增长。

在进出口方面,中国早期以进口多晶硅为主,但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进口依存度逐年下降,2023年已降至4%左右。市场预计,未来中国有望从多晶硅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中国多晶硅生产和消费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内蒙古和青海等西部地区。多晶硅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也较高,前五家企业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同时,硅片行业集中度同样很高,前五大硅片生产商占全国总产量的近70%。

电池片作为硅片加工处理后的产品,是整个组件中最核心的部分。N型电池转化效率优势明显,未来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多晶硅价格受供求关系驱动,受行业产能、产能利用率、原材料供给等因素影响。

我国多晶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尚无统一的定价标准,现有报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行业以长协贸易为主,部分企业的长单覆盖率在80%以上。长协贸易虽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但也存在价格波动和信用违约等风险。散单贸易虽提供短期供应和销售渠道,但合作关系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经期货日报授权转载,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