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指数基金正经历大发展,中证A500等指数基金成为基金公司当前布局热门。市场热议指数基金规模未来能增长至何程度,ETF市场有望迎来多样化发展。


指数基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据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指数基金已成为基金公司当前布局的热门之选,这既顺应了市场趋势,也受到了渠道机构“卖货”机制的驱动。

以中证A500指数基金为例,其发行过程中,公募高管被渠道机构积极“拉人头”,全员营销成为常态。截至2024年12月20日,已有近60家公募成立了96只中证A500指数基金,总规模高达3262.23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基金公司在中证A500指数上的布局力度,也彰显了指数基金市场的火爆程度。

展望未来,指数基金的总规模将如何增长?单一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又能达到何种程度?这些问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指数基金的发展风潮已势不可挡,其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在国内市场,指数基金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面世,但直到近年才迎来全面开花。特别是ETF、普通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在2024年实现了迅猛发展。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基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3.16万亿元,首次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的2.89万亿元,公募基金史上首次出现“被动超越主动”的现象。

此外,渠道机构的“卖货”机制也是推动指数基金大发展的重要因素。汇金、社保等大机构逐渐倾向于亲自下场配置指数基金,这促使基金公司加速布局指数基金以承接资金需求。同时,银行渠道也积极鼓励基金公司发行指数基金,中证A500指数基金等热门产品的销量可观,进一步推动了指数基金市场的繁荣。

然而,随着指数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张,市场也开始出现一些疑虑。完全复制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数量明显过多,市场是否需要这么多的指数基金?对此,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随着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发售,国内宽基指数规模发展或已进入稳定期。但单一指数基金产品的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取决于指数的赚钱效应和投资者的认可度。

展望未来,ETF市场有望迎来多样化的发展。尽管国内宽基指数规模发展或已进入稳定期,但策略指数基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围绕宽基指数的衍生策略指数产品,如“宽基+Smart Beta”等,可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工具。同时,国内科创创业领域指数也仍有较大布局空间。

在产品层面,公募基金可从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两个维度进行探索。在投资标的上,可开拓国内被动投资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如跨境资产、债券和商品等。在策略上,可通过开发新型指数或采用Smart Beta等策略,打造更为精细化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这些创新举措将有望推动ETF市场迎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