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航空制造业正深陷供应链危机,众多航空公司焦急等待新飞机交付。供应链问题涉及多个环节,导致交付延迟,影响整个航空产业。持续的供应链困局正在使航空产业链条利益重新分配,为中国航空公司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现代工业的象征,航空制造业正深陷供应链危机的泥潭,苦苦寻求出路。众多航空公司在运力与网络扩张的预期中,焦急等待新飞机的交付,而市场预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长达14年之久。一些航空公司已直言耐心即将耗尽。

供应链中的任何微小问题,如零部件短缺,都可能影响发动机和飞机的交付,进而对整个航空产业造成连锁反应。多方虽在努力破解困局,但普遍认为难度超乎想象。市场普遍认为,航空产业供应链的困境短期内难以解决,如同一把悬在万亿美元航空产业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全球航空供应链的动荡正在重塑产业链条的利益格局,为中国航空公司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部分A股公司已加快融入国际体系的步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中国航空制造企业有望在全球航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希望与忍耐中,航空产业在复苏中寻求机遇,在动荡中重构格局。即将到来的2025年,能否成为航空业的拐点与曙光之年?

供应链困境

国际航协理事长威利·沃尔什罕见地表达了对供应链危机的愤慨,指出飞机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的持续交付延迟,已让下游航空公司的耐心接近极限。包括阿联酋在内的多家国际航司,因交付延迟而推迟了新机型的投入运营时间。国内航空公司同样面临供应链紧张和交付周期的不确定。

全球两大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在疫情后航空业复苏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能提升计划,并赢得了大量新订单,但落地困难重重。数据显示,空客去年获得超2000架订单,最终交付735架,今年虽设定交付800架的目标,但前11个月仅交付643架,完成全年目标压力巨大。波音则因罢工等事件导致商用飞机生产线阶段性停摆。

发动机制造商同样面临困境。全球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GE航天航空发布财报显示,前9个月发动机交付量低于去年同期,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全球飞机交付量预计今年仅为1254架,较年初预测大幅减少30%,远低于2018年的1813架。

随着航空产业需求的持续爆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供给侧却受到严重制约。这种供需矛盾导致航空公司难以分享行业红利,不少航司表示,如同被硬拉着,无法迎风飞翔。

威利·沃尔什指出,供应链问题使航空公司面临收入、成本和环保三重打击。国际航协预测,2025年航空业净利润预计为366亿美元,净利润率3.6%,每位旅客的平均净利润仅为7美元,即飞机每运一个人,只能赚一杯咖啡钱。

困境成因

供应链问题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飞机交付延迟、发动机供应不足以及零部件短缺等。有消息指出,部分明星机型交付延期受到热交换器产量不足、客舱座椅短缺等影响,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俄乌冲突后相关生产线转移及新厂产能不足。

整体航空供应链上下游仍未完全恢复产能,机加工、铸锻件、电子件等领域均存在问题,熟手工人短缺等因素交织,导致供应链恢复缓慢。上游成本上涨、劳动力紧缺、地缘政治等因素也是推动这轮航空供应链困局的重要因素。

飞机制造链表现出特有的脆弱性,供应链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资深民航专家林智杰分析认为,大飞机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很强的把控能力,确保上千家供应商按照同样的总装速率提供质量合格的零部件。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体的飞行安全。

利益重构

持续的供应链困局正在使航空产业链条利益重新分配。由于飞机制造商待交付的积压订单增多,航空公司引进新飞机节奏受阻,现役机队老龄化问题加剧。国际航协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机队的平均机龄升至14.8年。

随着航空旅行需求的激增,在航空公司延长飞机使用寿命的背景下,催生了繁忙的售后市场业务。GE航空航天多次上调全年利润预期,得益于后市场服务需求及价格上涨。同时,飞机租赁市场价格也在飙升,租赁费率的涨幅甚至已超过利率。

供应链难题叠加其他因素,还在阶段性改变中国航司与国际航司之间的竞争格局。欧洲航司面临飞机交付延迟等制约,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只能集中优化运力。而俄罗斯关闭相关领空导致绕道成本大增,使中国航空公司的成本优势愈发明显,中欧航线的市场份额向中国航司倾斜。

中国航司加码国际市场,国航、吉祥航空等增加了欧洲方向洲际航线。这种调整有利于成本管控,远距离出行需求的恢复有助于提升客座率,降低经营成本。然而,已有国外航司游说政府限制中国航空公司飞往欧洲的航班数量。

从全球供应体系来看,航空供应链在发达国家更为完善,但近年来我国航空供应链也在升级换代,伴随着供应链重构,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股产业链条公司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合作悄然提速,如应流股份与GE航空航天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等。

国际航空市场对中国航空配套企业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航空引擎巨头企业罗尔斯-罗伊斯表示,中国供应链在成本、交付、质量和抗风险韧性上表现出色,未来将在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上长足发展。

在航空需求恢复和竞合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产业链能否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成为市场新期待。部分厂商依靠技术、资质积累已形成一定出海规模,有望抓住本轮机遇持续提升海外市场份额。随着C919逐渐成熟,我国有望由配套出海走向整机出海,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曙光初现?

航空产业链各主流玩家都在积极应对供应链危机。航空公司通过调整飞机退出计划、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班编排等措施来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上游制造商也在发力,如赛峰集团启用双重采购战略以增强供应链弹性。

国际航协针对供应链危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推动零部件市场实施完全透明的中立市场价格和交货时间等。所有公司都需要重新审视供应链结构,提升生产能力和响应速度,建立行业标准化流程,提升整体交付能力。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空客中国CEO徐岗表示,整个供应链的盘活难度远超预期,不会是一个短期问题。国际航协预计,严峻的供应链问题将在2025年持续存在,万亿美元的航空产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