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12月25日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00%,资金面维持宽松,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MLF缩量续作反映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新工具置换MLF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12月25日,央行实施了3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00%,而当月16日则有1.45万亿元的MLF到期。据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年末的临近,我国资金市场维持宽松态势,货币市场利率在政策利率附近平稳波动。

专家指出,MLF的缩量续作体现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资金面宽松。今年,央行对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进行了完善,MLF明确采用利率招标方式,操作量由央行预先设定。此次仅投放3000亿元,表明央行认为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无需大规模投放。

市场利率走势也验证了流动性充裕的现状。自12月以来,银行间隔夜利率主要在1.5%以下波动,国有大行发行的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降至1.7%以下,各期限资金供给充足,为平稳跨年及春节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此外,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元化,流动性管理工具操作更加灵活。今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引入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有效平滑了四季度集中到期的MLF,减轻了滚续操作的压力。

数据显示,10月和11月,央行MLF操作分别净回笼890亿元和5500亿元,但通过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实现了全月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加灵活。机构预计,12月央行将继续运用各类工具操作,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的总操作量将显著超过MLF到期量,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

专家还表示,新工具置换MLF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往年年末,央行通过加大MLF操作来供应流动性。而今年,央行在降准补充长期资金的基础上,更多地运用了买断式逆回购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些工具期限较短、利率较低,既满足了机构跨年资金需求,又降低了机构负债成本,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MLF操作更加市场化,MLF中标利率已不再是政策利率的代名词。今年下半年以来,MLF改为市场化利率招标,参与机构更多地参考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进行投标。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在1.65%左右,这类银行投标MLF的利率不会过高。

对于MLF中标利率未来的变动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小银行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其投标MLF的利率可能会偏高。如果流动性充裕,MLF操作量减少,在利率招标机制下将优先满足高利率投标,则MLF中标利率可能不会降低;如果央行需要通过MLF投放更多中长期资金,覆盖更广范围的投标,预计MLF中标利率将有所下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