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警示:警惕不法贷款中介“债务重组”风险
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不法中介诱导的“债务重组”风险,包括高额收费陷阱、个人信息泄露和违法风险等,建议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
近期,社交平台涌现众多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进行“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些所谓的“重组”与“优化”背后,实则暗藏高额收费陷阱、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甚至可能涉及诈骗等违法行为。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警醒公众防范不法中介诱导,认清“债务重组”本质。
此类不法贷款中介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操作:
一是“借新还旧”,即以“债务优化”等名义,为贷款压力大的消费者推荐“无抵押信用贷款”,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促成贷款机构发放贷款以“置换”原有贷款,同时收取高额手续费。
二是“提供高息垫资,收取砍头息”,以“养好征信”等名义,诱导消费者申请垫资,再帮其申请贷款偿还垫资,期间收取垫资费和高额服务费。
参与此类“债务重组”活动,消费者将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高额息费导致的还款压力增大,不法中介为牟利,在诱导消费者“以贷还贷”或使用过桥资金时,收取高额服务费、手续费等,导致消费者债务重组后的资金成本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
二是信息安全权受损,消费者在选择不法中介时,需提供大量个人信息,部分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谋取非法利益,可能导致消费者信息泄露或被出售。
三是违约违法风险,消费者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将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公众,要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虚假宣传和诱导,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并妥善保管个人信息。确有融资需求的,应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依据贷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护自身权益。
首先,公众应提高警惕,充分认识违规“倒贷”的风险和危害,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渠道推送的贷款中介信息。其次,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避免产生违约责任和影响个人征信。最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以防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