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能源车销量大增,但车主面临保费高、投保难的问题。保险公司承保亏损,主要源于出险率高、维修价格贵、数据积累不足。监管部门提出多项举措,需要险企、车主和车企三方共同发力解决。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中已占据半壁江山,然而,新能源车主却面临着保费高、投保难的困境。多家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表示“给不了报价”,即便愿意承保,保费也大幅上涨。

以浙江的陈先生为例,其新能源车上一年出过两次交强险,今年只有一家大型险企愿意承保,报价高达8800元,较去年上涨了一倍多。同时,新能源车险的承保亏损也让保险公司头疼不已,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承保亏损67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承保亏,主要源于出险率高、维修价格贵、数据积累不足三方面因素。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率高,年轻驾驶员、营运车占比较高,新技术应用需要车主适应周期,增加了事故发生率。同时,新能源车维修价格高,可选维修渠道较窄,维修难度和费用高。此外,新能源车型迭代快,保险公司积累的历史经验数据的有效性快速衰减,费率厘定准确性不够高。

为解决新能源车险难题,监管部门提出了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举措。业内人士认为,可以依据车主从事网约车行为次数、里程数等研判风险,让风险与保费更加匹配。同时,推动车辆使用性质和驾驶行为等数据互通,解决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数据积累不足等问题。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放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

解决新能源车险难题需要险企、车主和车企三方共同发力。险企应增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有效控制综合成本率;车主应改善驾驶习惯,降低事故风险;车企则应丰富维修渠道,力争从源头降低车主维修成本,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保费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