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加大支出强度与进度
AI导读:
2025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等措施,以稳增长、优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同时,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和改善民生。
明年,中国经济运行仍将面临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显得尤为关键。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随后在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研究了2025年的财政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2025年将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等多项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具体措施包括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以支撑稳增长和调结构;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等五方面内容。这些措施旨在稳增长、优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改革,将中国经济稳增长、促发展放在更高位置。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财政部门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保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明确了明年财政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国经济有望实现企稳向好。
会议还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一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此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其中财政支出强度是衡量政策力度大小的关键指标。会议明确,2025年将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2024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速不及预期。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8%,低于年初预算报告的4%增速预期。为加大2025年财政支出力度,政府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多位经济专家预测,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从2024年的3%提高至3.5%~4%,增加举债额度以弥补收支缺口。预计明年政府新增举债额度将在15万亿元左右,包括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新增债务额度。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总需求,包括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今年以来财政支出节奏相对偏慢,市场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感受有限。因此,明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时,需把握好财政发力的节奏,加快债券资金预算下达,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稳增长政策效应及时显现。
近期,2025年部分转移支付额度已提前下达至地方,部分新增债务额度也已下达至各省。截至12月25日,已有9个省市披露明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合计发债规模超3800亿元。专家预计,一季度地方发债规模将超万亿元,对拉动有效投资、带动经济稳定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在支出结构方面,财政政策不仅要关注支出强度,更要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此次会议部署了2025年要重点做好的六方面工作,其中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位居首位。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以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内需。
同时,会议还强调了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包括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等。罗志恒表示,明年财政支出一大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体现出了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此外,会议还提及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包括在财政部等16个中央部门率先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等。零基预算可以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