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热潮与盈利困境
AI导读:
2024年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热潮持续,多家企业成功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但技术更迭背后是研发投入加大和净亏损攀升,盈利问题难解,商业落地大幕即将拉开。
2024年新年伊始,主营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企业速腾聚创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IPO新年第一股。下半年,自动驾驶公司上市热潮持续,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地平线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2024年共有14家中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各大交易所上市或推进上市。
在政策推动和技术迭代双重作用下,智能驾驶产业在L4和L2两条赛道上齐头并进。无人驾驶出租车正逐步融入人们生活,百度萝卜快跑第三季度订单量接近百万单,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2.2%。同时,特斯拉正式入局Robotaxi,展现出巨大市场前景。L2赛道仍是重点,企业们发力量产上车、竞逐NOA,通过为主机厂提供智驾方案获取更多收入。
然而,技术更迭背后是研发投入的加大和净亏损的连年攀升。据统计,今年成功上市的7家智能驾驶企业中6家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如此,智能驾驶产业仍迎来拐点,多家企业组队冲刺上市,募资补血。以黑芝麻智能为例,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9.2%,毛利同比增长365.3%。
目前,智能驾驶主要落地业务为L4和L2/L2+。L4级曾被视为终极目标,推动高阶智驾商业化落地;L2则是当前主流驾驶辅助方案。中美多个城市试点运营Robotaxi,百度萝卜快跑和特斯拉在Robotaxi推进上功不可没。据调研,2024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约达16.5亿元,全球市场规模达到77.8亿元。
L2/L2+级赛道则集中在乘用车智能驾驶方案量产加速上。市场加速洗牌,“地大华魔”稳居市场头部,市场订单向头部集中。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掀起了L2级高阶智驾下沉的风潮,推出价格亲民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攻入中低端车型市场。
招商证券认为,行业处于L2级快速商业化、L3级布局有序推进阶段。根据规划,2025年中国L2/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2030年将达到70%。在赛道火热的背景下,主机厂加速智能化升级,传统头部自主品牌如长城汽车、奇瑞汽车等也正加速智能化转型。
多地加大对智能驾驶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或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速,2024年1至5月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突破50%,部分功能接近L3级智能驾驶水平。2025年将成为高阶智驾的决赛点,2024年L2+智能驾驶迎来发展拐点,行业渗透率突破10%。
然而,繁荣背后是寒冬,智能驾驶企业亟待融资。一级市场寒冬持续,密集融资潮还停留在2021年。二级市场成为智能驾驶企业们的“补血”渠道,但盈利问题仍难解。多家上市公司亏损持续扩大,账面资金仅够维持有限时间的经营。研发投入持续扩大,营收普遍无法覆盖研发支出。
L4业务吸金能力有限,商业化落地仍在等待。通用停止投资Robotaxi,百度仍在等待Robotaxi业务扭亏为盈。L4玩家们选择涌入L2赛道,不少L4出身的智驾公司仍需靠L2业务来创收。竞争持续白热化,智驾厂商比拼成本控制实力,销售端利润的下降已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
尽管持续亏损,但商业落地大幕即将拉开,所有智驾企业都不愿倒在黎明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