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为了稳住2025年经济,多地提前公布明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计划,总规模超300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债进度快于今年,对拉动有效投资、带动经济稳定增长有积极意义。

为了稳定2025年经济增长,各地政府纷纷提前公布明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计划,旨在尽早筹集资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12月23日下午5点,四川、福建、河北、贵州、云南、海南、甘肃、宁波八个地区已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公开了明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其中四川、海南计划于明年1月下旬发行新增债券。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指出,此举意味着2025年部分新增债务额度已提前下达至各省市,预计总额度约为2.7万亿元。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省市公布一季度发债计划,且明年一季度的发债进度有望快于今年同期,这对于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明年一季度经济稳定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在稳步恢复,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与使用。会议强调,要把握政策时机与力度,确保工作尽早落实,保持足够力度。

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投资更加依赖债券筹资的背景下,明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与投向成为观察财政发力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已有八个地区公布了明年一季度发债计划,合计约338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约1041亿元,再融资债券约2346亿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而再融资债券则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置换隐性债务。

例如,四川省财政厅数据显示,明年一季度四川计划发行149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其中新增债券900亿元,包括1月下旬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200亿元和新增专项债券400亿元,以及3月中旬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300亿元。海南则计划在明年1月下旬发行30亿元新增一般债券,3月发行10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财政部早在11月就表示正在制定2025年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的工作方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可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加快发债进度,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中国城投五十人论坛秘书长胡恒松表示,随着上述地区公布一季度新增债券发行额度,2025年部分新增债务限额已提前下达到地方。此外,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额度也已下达至各省市。预计其他省份近期也将密集公布2025年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计划。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新增债务限额为4.62万亿元,按照60%上限比例计算,2025年提前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将低于约2.77万亿元。但专家普遍预计,提前下达的额度将超过2万亿元。同时,随着2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额度已下达至地方,专家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发债节奏慢于上一年,但专家普遍预计2025年地方发债节奏将加快。温来成表示,从最近2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来看,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地方发债积极性高。在当前地方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地方对债券资金需求旺盛,预计明年发债进度将快于今年。

胡恒松认为,2025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将更为复杂,因此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专项债发行进度会加速,尤其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部分。这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财务负担,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可能会重启并加大发行规模,用于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这也有助于加速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

为了用好巨额专项债资金,明年专项债管理制度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并允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以及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此次会议强调了专项债投向领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意味着未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以投,实际拓宽了专项债投向领域。这有利于地方政府找到合适的专项债项目,让债务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稳定投资和经济。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优化专项债项目审核和管理机制,适度增加地方政府自主权和灵活性,提高债券发行使用效率。审计署公开的审计整改报告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经济体量较大、管理基础好以及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地区研究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给予地方更多项目审核自主权。

胡恒松表示,这意味着专项债项目审核权或试点下放至省级。如果审核权下放至省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需求及时确定合适的募投项目,缩短项目申报和审核周期,使基础设施项目等能够更快推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财政部优化专项债券项目管理机制,推动各地常态化谋划储备专项债券项目;建立在建项目续发专项债券“绿色通道”,督促各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并继续开展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年度核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