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债市抢跑行情解析及后续展望
AI导读: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研报指出,12月政治局会议后,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近三周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近30bps,基金、保险等机构成为主要买盘。文章分析年末债市抢跑行情、机构买债行为变化及后续市场展望,并探讨利率进入“无人区”后的市场思考。
12月24日,中信证券明明团队发布研报,深入剖析了近期债市动态。自12月政治局会议确定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在短短三周内下行近30bps。基金、保险等机构积极抢配入场,成为市场的主要买盘,这一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年末时点的特殊性。随着利率快速下行至“无人区”,投资者对继续做多的潜在风险产生关注,市场交易是否“过度抢跑”,机构何时止盈成为焦点。
年末债市行情再起波澜,长债利率抢跑显著。
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货币政策的转向,催化了新一轮利率抢跑行情。与年初超长债行情相比,本轮行情中各期限品种收益率均集体下行。资金面上,10月以来资金面整体稳中偏紧,DR007、R007基本位于政策利率上方,流动性分层现象有所加剧但整体可控。信用利差方面,城投、二永信用利差一度上行,但市场已逐步企稳,本轮利率抢跑行情中则出现被动走扩。
机构买债行为变化,市场格局重塑。
本轮利率下行中,险资、基金、非银产品成为市场主要买盘。国有行边际买入利率债,理财子和农商行则主要配置存单。不同机构在券种偏好和操作模式上存在差异,保险偏好地方债,国有行“买短卖长”,基金对国债和政金债买入期限相对均衡。
基金、保险年末抢跑背后逻辑。
非银买债强度的核心在于负债端资金的增减。当前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基金资金快速回流,机构对明年负债规模展望积极。12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转向成为本轮行情导火索,但年末时点的特殊性,如财政、债券供给等利空出尽后的“真空期”,以及岁末年初的季节性因素,导致政策推进相对缓慢,易引发市场预期差。
利率“无人区”下的市场思考。
1)市场交易是否“过度抢跑”?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与逆回购利差较小,市场利率水平隐含明年年初降息预期。但市场交易热度较今年二季度仍有差距,债市杠杆率适中,年末负债限制下仍有机构踏空。
2)机构止盈触发因素?利率进入“无人区”后,投资者关注可能触发调整的因素。基本面、政策面短期难有太大阻力,市场或延续惯性做多。机构自发性止盈需寻找动因,央行监管态度和宽货币利多出尽值得关注。
3)国债与资金倒挂需担忧吗?目前国债利率水平与资金利率形成倒挂,但无需过度担忧。以银行为例,扣除税收、资本占用成本后,机构配置利率债的票息收益仍高于逆回购融出实际资本收益率。
市场调整与机构行为展望。
基金在债市波动中呈现工具化特征,负债资金来源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机构,对波动容忍度较高。长期来看,我国利率水平尚未筑底,后续资本利得仍有空间。银行理财行为需密切跟踪,对其市场规模增长保持乐观,但负债端对债市行情波动的敏感度将提升。中小银行缺资产问题严峻,明年年初“小行买债”现象或能为债市提供利多支撑。保险业增量资金将在年初保费收缴完成后逐步转化为资产配置,成为债市重要托底力量。
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估算误差、货币政策大幅收紧、债市波动加剧。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