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23日,2024习近平经济思想年度论坛和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聚焦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及产业升级等议题,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发表主旨演讲。

12月23日,2024习近平经济思想年度论坛和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携手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浦发银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市产业科技金融协会及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的鼎力支持。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莅临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围绕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以及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数字科技:重塑社会的强大力量

周汉民指出,科技进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在数字时代,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加速突破,新技术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字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以人工智能为例,尤其是ChatGPT的推出,生成式AI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迅速渗透到教育、研究、医疗、自动驾驶、物流、金融、游戏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医疗领域,AI应用增长最为迅猛,在临床实践和个性化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周汉民强调,人工智能这一曾经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中国在量子技术的公开专利数量上已超越美国,并建设了超过一万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覆盖全国多个省份。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信息安全水平,也为全球量子通信技术的商用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强后盾

周汉民认为,数字时代的科技革命成果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他提出,要确保科技创新进程的持续,必须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供给。

他进一步阐释道,科技金融是尊重并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在金融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提供与科技创新更为匹配的新金融业态和市场功能。科技金融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

风险投资在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虽然步伐加快,但仍面临资金配置不均衡、金融供给与创新主体金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其中,风险投资面临的挑战包括风险资本来源单一、市场化资金不足、政府资金使用条件较高、缺乏长期投资资金和耐心资本参与等。

针对这些问题,周汉民建议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将风险投资作为科技金融的先导服务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等手段,培育和发展壮大科创基金体系。

此外,他强调要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参与,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同时,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关键作用。

在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方面,周汉民提出汇聚各类科技金融机构,如银行、创投、孵化器、众创空间、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知识产权中介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最后,他强调要建立信用、担保与风险补偿体系,拓展多元化的企业价值评价和信用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准确评估科技企业风险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外资引入: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

周汉民认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落脚点。产业现代化是这一循环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支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

他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涵盖多个方面,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

外资往往伴随着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7497亿元。周汉民强调,当前应认真思考如何让外资企业更愿意来中国、留在中国、深耕中国。

他建议,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特别要提升稳定外资的能力。一方面要善搭台,构建常态化交流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大服务力度;另一方面要勤回应,发挥外国商会作用,有效倾听和回应企业诉求。

周汉民还建议认真研究外国商会每年就对华投资的本国企业的调研报告,对企业迫切关心的问题予以回应,并分门别类地推进问题的解决。他强调,无论是外资、民企还是国企,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都应给予高度关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