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移民管理局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航司业绩普遍回暖,国际航线恢复力度加大。拥有更多宽体机的大型航司可能获益更多,票务企业也将持续受益于国内航空业复苏。

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新公告,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外国人在华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10天),适用口岸从39个增至60个,覆盖更多省份。此举旨在增加入境旅游需求,配合此前推出的多项签证优化措施,国际航空旅行成为未来几年的政策重点。

国内航线客运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预计2025年将进入稳态发展阶段。航空子板块价值正被逐步挖掘,航司业绩普遍回暖。截至12月15日,中国航司累计客运量突破7亿人次,同比增长18.1%,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7大航司整体利润倍增,归母净利润合计达95.44亿元。

其中,海航控股和华夏航空表现尤为亮眼。尽管受票价下跌影响,春秋航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2.37%,但全年业绩依然可观。然而,第四季度票价降幅超出预期,给全年业绩带来变数。同时,高铁竞争加剧,迫使机票规则改革,“三大航”推出机票退改新规。

2024年民航客运航班总量将达547.4万班次,同比增长10.7%,国际航线恢复力度加大,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加大国际航线恢复力度是破局之道,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是其中一环。部分航司已调整策略,率先行动,国际航线增班逻辑将进一步强化。

拥有更多宽体机的大型航司可能获益更多。宽体机一度被迫用于国内航线,降低了盈利能力。目前宽体机在国际及地区市场的航班占比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恢复。一旦宽体机重新回归国际航线,大型航司的盈利能力将被放大。

票务企业也是赢家之一。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掌控国内GDS市场,将持续受益于国内航空业复苏。其股东结构深度绑定国内航空公司,具备极强的议价能力。公司发展路径具备“补链强链”产业政策特征,实现了信息化系统自主可控。

目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财务具有轻资产、高现金储备的特征,估值层面未能体现其价值。未来,随着国际航线进一步恢复,航司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中国民航信息网络也将持续受益。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