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正快速融入仓库、餐馆及工厂等场景,AI等技术深度融合使其更智能、灵活和高效,未来全球劳动力结构将迎来深刻变革。多家投行预测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达万亿级规模,但其对人类工作的影响尚待观察。

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正迎来新的变革。其中,人形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人类适应性和智能,在仓库、餐馆及工厂车间等场景中大放异彩,成为新晋“顶流”。

《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灵活和高效,有望深刻改变全球劳动力结构。

应用场景:从科幻到现实

曾被视为科幻电影元素的人形机器人,如今已走进现实。例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阿特拉斯”不仅能跳舞和跑酷,还正被推向工业领域,用于搜索、操作设备等。此外,该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已在工业探查、建筑工地监控等方面发挥作用。

美国阿尔贡机电公司推出的“阿尔贡1号”人形机器人,则在AI系统指挥下,胜任消费品、药品和电子产品等精细工作,拥有激光雕刻、轧制和3D打印等独特技能。特斯拉的“擎天柱”则从跳舞机器人转变为工作狂,能轻松应对从基本劳动到复杂工厂操作的各种任务。

今年,美国人形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正式进驻宝马工厂生产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多家投行和智库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达万亿级规模,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数量或超人口数量。

技术赋能:更智能、更自主

“阿特拉斯”配备了红外立体和深度传感器,能精准构建环境点云图,同时借助多种传感器灵活适应环境变化。特斯拉将AI和自动化技术整合到“擎天柱”中,让其工作能力大增。

英伟达公司则致力于利用多模态输入数据,将感知、推理和控制集成到统一模型中,提高机器人操控灵活性和智能性,为更自主、更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得力助手还是劲敌?

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正引领劳动力结构变革。然而,这些机器人未来是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还是取代人类工作的职场“劲敌”,目前尚无定论。

“阿尔贡1号”专注于人类难以胜任或需依赖机器的任务,如精细铣削、雕刻等。而阿普特罗尼克公司和人形人工智能公司则让机器人从事易导致人类受伤的工作,如搬运重物等。

波士顿动力公司则专注于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承重能力,期待其在战场等复杂环境中发挥作用。虽然人形机器人将为各领域注入智慧、力量和敏捷性,但如何融入劳动力大军,仍需政府深思熟虑。

为创建人类与人形机器人和谐共处的未来,人类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