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汽车业整零矛盾引发市场关注。专家建议头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供应链变革,优化整零关系,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汽车供应链协同创新,构建良性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期,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汽车业整零矛盾及其潜在后果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为探讨如何破解汽车供应链困境、优化汽车产业生态并推动我国汽车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参考报与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了“通达思享汇”座谈会。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降价——供应链的困境与前景”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头部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供应链变革,并共建公平、可持续的合作环境。同时,优化整零关系、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及推动汽车供应链协同创新、构建良性多元发展的产业生态,也被视为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理事长付于武指出,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格战、不公平竞争等不和谐现象,这些乱象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他呼吁企业提倡积极、阳光的价值观,并肩负起社会责任,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付于武还透露,在调研中了解到,供应链企业正面临海外建厂成本上升、车企降价压力等多重挑战。他认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平衡竞争与合作、创新与稳健、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商务部原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则对价格战现象表示担忧,他认为当前汽车行业的价格竞争已经过度,并建议政府适时出手干预、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企业要有自知之明。同时,他还鼓励车企开辟海外市场,借助成熟经验破解账期难题,并强调了中国汽车企业未来应走向“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认为,整零矛盾一直存在,背后原因复杂。他建议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质量监管、鼓励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以提高整体竞争力。

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表示,降价反映了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需要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和应对。他认为,汽车产业已进入后工业化的发展时期,需要转换思路做好应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则建议跳出汽车看汽车,穿透表象看本质。他鼓励车企“走出去”,并建议政府制定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同时,他还指出要明确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发展方向。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认为,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实质上反映的是竞争格局失调等深层次问题。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推动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