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AI导读: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发挥强链稳链补链作用,但仍面临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其发展的机制,需从激活微观动力、提升协同效率、优化宏观环境等方面入手。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超过14万家,其中被认定为“小巨人”的企业接近1.5万家。这些“小巨人”企业中,超过九成集中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领域,六成以上则布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在强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以及补充产业链薄弱环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我国的先进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尽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作用显著,但它们仍面临多重挑战。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减弱,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贸易壁垒的增加,都可能对中小企业的出口机会造成限制。同时,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对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取各种显性制裁和隐性壁垒,进一步加大了其发展难度。
从内部因素来看,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技术和产品分布上尚不能全面覆盖工业“六基”所列的重点领域,对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在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和科技要素共享方面,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同时,高水平、差异化的精准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社会化公益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仍有待提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为此,我们需要从激活微观动力、提升中观协同效率以及优化宏观环境等方面入手,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我们应推动自主研发创新和高端知识共享。通过加强金融支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不断完善支持机制,持续推进研发活动;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整合和应用新知识,塑造竞争优势;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机制,为企业提供资金、风险管理和市场引导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在强化产业集群支撑能力方面,我们要加强共性平台建设,促进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共享。通过构建完备的产业集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人财物配套系统,增强产业链的整体稳固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通过共性平台建设,针对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同时,充分整合产业链与资金链,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克服短期资金压力,专注于长期发展和技术创新。此外,还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协作。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金融机构应根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订单质押融资等。此外,还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搭建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其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行业协会则应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维护行业利益,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合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