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及公立医院审计风暴揭示财务管理与采购乱象
AI导读:
中国审计署发布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揭示国家药监局及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和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违规举办论坛和培训项目、违规收费、人员与费用支付不匹配等。多地审计报告也揭示了公立医院在采购方面的违规行为。
12月22日,中国审计署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详细列出了2023年度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成果。其中,国家药监局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因其涉及22项问题,包括10项与违规举办的论坛和培训项目有关。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药监局迅速采取行动,全面清理现有论坛,严禁开展任何与收费挂钩的企业宣传推广活动,并要求编制年度会议计划。同时,针对部分学协会存在的违规收费及论坛主题内容重复现象,国家药监局也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了对下属单位举办论坛的主题审核和横向联系。
审计署在2024年第1号公告中进一步披露了国家药监局的审计结果,指出其存在违规开展论坛、培训项目等问题,涉及金额高达6223.69万元。此外,还发现了部分机构在论坛中违规举办评比表彰活动,以及论坛主题重复等问题。对此,相关单位已迅速采取行动,停止在论坛中举办相关评比表彰活动,并修订管理制度,明确禁止此类违规活动的再次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还发现了一些人员与费用支付不匹配的情况,如国家药监局下属的药品审评中心在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派驻足量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仍支付了全部服务费487.2万元。针对这一问题,药品审评中心已与供应商签订了补充协议,进一步明确驻场工作人员数量,并加强了考勤管理。
此次审计风暴不仅局限于国家药监局,还深入到了公立医院领域。多地审计报告揭示了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如部分领导干部为相关人员提供违规帮助,医院违规接受企业捐赠设备并捆绑采购专用试剂等。此外,还发现了多家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药品采购等方面的违规问题,如采购招标不规范、虚增支出等。
为整治购销领域的违规问题,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例如,上海市开展了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推高药品价格、扰乱药品流通秩序的不法行为以及医药领域商业贿赂违规违法行为。黑龙江省则直接指出多家医疗机构和投标单位存在串通投标行为。
仲崇明认为,此次审计整改结果的实质是对三医部门名号对外使用的规范监察,旨在避免以名号牟利的行为。从冠名规范性角度来看,随意使用“中国”“全国”等名号并非学协会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此次审计对学协会实际开展活动的影响并不大。但他也指出,监管机构释放出的声音已经十分明确,要求行业办会更加合规。
整体来看,此次审计风暴不仅揭示了国家药监局和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和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推动了相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同时,也为未来审计工作进一步拓展至医保等领域提供了可能。
(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