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示范区五周年:融合共治、绿色生态与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AI导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五周年庆典,示范区在融合共治、绿色生态和创新活力方面取得新进展,形成154项制度成果,并重点打造跨省域高新区,预计形成超2300亿元规模的高端产业集群。
新华财经南京12月23日电(记者杨绍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了五周年庆典。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上,记者跟随与会者一同探访了示范区,深入了解了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域在融合共治、绿色生态和创新活力方面的新进展。
从高空俯瞰,苏州南站如同一朵盛开的蔷薇,镶嵌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地带。苏州市吴江区发改委主任张伟华介绍,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边洼地,如今已蝶变为长三角的新枢纽。
穿行示范区,车船如梭、水陆并进,高效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为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吴江与嘉善交界处,浙江骏晨货叉制造有限公司经理王永胜表示,受益于跨省配电网的联通,公司生产用能更加稳定。
在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办事人员只需刷身份证、上传资料,即可异地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等手续,最快几分钟即可完成。嘉善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徐玉琴介绍,作为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口,这里已实现1000多个事项的跨省通办,极大地方便了示范区居民和企业的办事效率。
此外,示范区还推出了“没有围墙”的养老等公共服务,让三地老者共享颐养之乐。吴江区七都镇悦心公寓是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之一,这里入住的70多名老人中有20多名来自上海等地。
绿色生态是示范区的基因,也是其持续增长的魅力所在。太浦河作为示范区的行洪通道和航运黄金水道,经过修复和治理,如今已恢复了岸线生态,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智慧巡查技术的应用更是让示范区关键水体的保护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青浦练秋湖边,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该研发中心的设计建造巧思与水乡风貌融为一体,为研发人员提供了更贴近自然的工作空间。3.5万名华为研发人员陆续落户示范区,显示了示范区创新动能的加快集聚。
据推进会透露,示范区正重点打造跨省域高新区,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到2030年,示范区将形成超2300亿元规模的高端产业集群,集聚各类优质企业1200家以上。
五年来,示范区已累计形成154项制度成果,并陆续复制推广。与会者认为,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引领动能更新,示范区建设将跑出加速度。
(图片来源:新华社,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