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教程》《新型生产关系》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AI导读:
近日,《新质生产力教程》与《新型生产关系》两部著作在北京发布,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活动吸引了多所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了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近日,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的创新与发展领域迎来了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教程》与《新型生产关系》两部著作在北京隆重发布,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由西南财经大学携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知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殿明在会上强调,“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论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也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这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郑文斌表示,这两部著作旨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体系,详尽阐释其内涵。其中,《新质生产力教程》通过理论解析、逻辑构建和案例研究,为新质生产力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型生产关系》则聚焦于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概念,推动学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盖凯程与副院长韩文龙分别介绍了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盖凯程指出,《新质生产力教程》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和系统性,通过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逻辑,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框架。韩文龙则表示,《新型生产关系》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路径,展现了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从经济增长动力、技术创新、生态文明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对新质生产力的见解。
专家们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应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将其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体制机制创新与制度体系完善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聚焦政策实践落地、加强国际开放合作等建议,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图片为活动现场照片,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