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信托业管理规模迈上27万亿元台阶,标品业务成为增长新动力,本源业务不断涌现,但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大投研和金融科技投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

2024年,信托业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管理规模成功跨越27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这一年,标品业务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信托业飞速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半年内规模激增超万亿元。同时,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养老金信托等创新本源业务层出不穷,信托公司在“换帅潮”中不断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加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信托业的转型之路已愈发清晰,步伐也更加坚定。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本源业务内卷、主动管理能力不足、风险处置挑战重重,仍是信托公司亟需突破的难点。未来,信托公司需凭借专业能力满足委托人需求,同时苦练内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5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行业转型的持续加速和债券市场的亮眼表现。标品业务成为信托业规模增长的新引擎,资金信托规模中投向证券市场的占比高达41.81%。

在行业规模创新高的同时,三分类新规下,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信托公司的超20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落地,近一半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庭服务信托品牌。

信托业的“换帅潮”也为转型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已有20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新任高管大多拥有丰富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从业经验。这一趋势反映出信托公司正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对标准化资产的投资力度,以夯实转型根基。

然而,信托公司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本源业务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务同质化、内卷严重、推广难度大、主动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信托公司需加大投研和金融科技投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让更多实体企业和高净值客户了解信托本源业务。

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助力信托业向本源业务转型。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信托业“1+N”制度体系正在酝酿,信托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