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基于证券时报与价值在线联合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出口及出海的发展现状、挑战、诉求及未来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证券时报记者范璐媛杨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闭幕,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列为明年首要任务,并强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及数字贸易。为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出口及出海现状,证券时报与价值在线联合发起了一项全国范围的外贸企业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半个月,共收集到233份有效问卷,涵盖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的70余座城市,主要出口类别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食品农产品、化工和纺织服装等。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在出口与出海方面既展现出信心,也表达了担忧,并对未来提出展望和诉求。

参与调查的企业以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为主,广东、江苏、上海、辽宁和浙江占比最高。其中,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占比最多,达23.28%,其次是机械设备(21.55%),食品农产品(12.07%)、化工产品(10.34%)和纺织服装(9.48%)紧随其后。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3.82%,成为出口的中坚力量。

从企业规模来看,样本企业收入分布均衡,营业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到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均有涉及。出口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方面,超半数企业低于30%,而两成以上企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规模快速提升。

2024年,中国外贸出口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助力下,质升量稳,出海步伐加速。问卷结果显示,17.03%的企业预计出口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0%,31.88%的企业预计小幅增长。然而,中美欧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物流成本上升等外部环境变化增加了企业出口压力。

调查显示,44.64%的企业认为贸易摩擦是当前出口的主要阻碍,物流成本高(43.78%)、汇率波动(42.92%)、成本上升(42.49%)和关税高(35.62%)也是企业面临的普遍困难。不同规模企业对困难感受存在差异,小型企业更关注成本上升和订单减少,大型企业则更关注汇率波动和贸易摩擦。

为应对全球贸易变化,出海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9%。样本企业中,60.94%在海外设立了分公司、工厂或办事处,40.77%与海外企业合作,28.76%通过并购、投资或参股当地公司实现出海。

出海企业面临更大难度和风险,主要包括当地政策风险(70.39%)、市场风险(54.51%)和法律合规风险(47.64%)。面对美国大选后可能的贸易政策变化,多数企业对未来出口和出海挑战有充分估计,主要担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供应链成本上升。

为应对潜在负面影响,57.94%的企业将采取降本增效措施,48.07%选择加速出海建设生产基地,39.48%计划跨境并购,38.2%选择调整出口和出海目的地。外向型企业风险应对措施更为积极,出口收入占比超50%的企业中,58.93%选择加速出海建设生产基地。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出海,包括加大融资支持、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等。样本企业对增加出口退税支持、参加境外展会和拓宽国际经贸渠道等政策的助力认可度较高。在对相关部门的评价中,海关服务满意度最高,达69.09%,其次是商务局和金融机构。

展望未来,75.97%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其他需求包括金融服务(55.79%)、市场拓展(54.08%)和法律服务(52.79%)。这些诉求将为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出口和企业出海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图片及详细图表见A1版,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