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风靡全球,产业链雏形初现
AI导读:
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风靡全球并吸引各大领域龙头企业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雏形初现,但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多重挑战。技术路线之争激烈,固态电池与锂电池预计将长期共存。
在人类电池技术发展的悠久历史中,从伏特电堆到锂电池,每一次革新都引领了产业的巨大变革与商业机遇。如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风靡全球,吸引了华为、富士康、三星、LG、奔驰、宝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各大领域龙头企业的争相布局,并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
固态电池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替代传统液态锂电池中的易燃易爆液态电解质,采用全固态电解质,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及使用寿命。这一技术被业界视为终极电池技术。
据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家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广泛分布于加拿大、美国、欧盟、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固态电池产业链雏形初现。然而,目前产业化应用的固态电池均为半固态电池,含有少量液态电解质,其性能尚无法完全媲美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面临成本、技术等多重挑战,预计2035年才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近期公布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相关概念股一度集体大涨。据统计,2024年9月24日至12月20日,A股固态电池指数累计上涨近60%,多家个股累计涨幅超过80%。跨界入局固态电池领域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包括富士康、红豆股份等,车企如比亚迪、蔚来、吉利等也纷纷加入。
固态电池产业链已初具雏形,涵盖正极材料、电解质、负极材料、隔膜等领域。当升科技、厦钨新能等企业已布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赣锋锂业、道氏科技布局电解质、负极材料,星源材质布局隔膜领域。整体而言,入局固态电池的企业涉足整个产业链的一个或多个环节。
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路线之争也愈发激烈,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欧洲厂商看好聚合物路线,日韩看好硫化物路线,而国内多数看好氧化物路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则看好硫化物路线。从技术产业化进展来看,氧化物、聚合物路线都已转向固液混合,国内市场车用方面已经在量产装车。
预计2030年固态电池市场需求将突破328GWh,其中半固态需求超270GWh。固态电池与锂电池预计将长期共存,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然而,固态电池的高成本仍是制约其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且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需产业政策的支持。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