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2月23日,A股市场全天震荡走低,大小指数明显分化,银行股逆势走强,多家机构看好银行股发展前景,认为银行股仍是确定性强的投资方向。

12月23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大小指数表现分化显著,微盘股指数更是大幅下跌超过7%,全市场近4800只个股遭遇下跌,其中超过200只个股跌停。

板块方面,银行股却逆势上扬,表现强劲。根据申万一级行业数据,银行行业共包含42只成分股,而当天仅有5只股票收绿且跌幅均控制在1%以内。据统计,银行板块的总市值相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2732.58亿元,达到了12万亿元的新高。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价在盘中均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也一度触及前期的股价最高点。此外,浦发银行、渝农商行、邮储银行等涨幅均超过3%,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常熟银行等涨幅也在2%以上,成都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等也跟随上涨。

对于银行股的强势表现,华创金融徐康团队分析认为,考虑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息差压力,央行此前预告的降准政策可能会更快落地,以缓解银行的负债压力。同时,11月和12月的LPR保持不变,也有助于缓解资产端的价格压力。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则指出,银行股大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资金驱动,保险资金对高股息标的的偏好提升;二是化债政策可能缓解城投敞口偏高省份的财政压力;三是经济复苏前夕,投资者拿回核心资产、布局绩优标的。

此外,在低利率时代,银行股作为高股息资产之一,近年来备受资金青睐。多家机构也发布研报表示看好银行股的发展前景。

广发倪军团队认为,债市的抢跑使得高股息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再次上升。年初配置资金在考虑比价关系后,对长债的需求可能会被迫下降,而高股息资产则成为配置资金年初的相对选择。

中信证券的研报也指出,12月重要会议结束后,市场对于政策的博弈已经告一段落。在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思考,银行股仍将是确定性强的投资方向。年底和年初将是保险开门红增配季,股息高、波动低、经营稳的银行品种预计仍是险资增配的重点方向。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则表示,经济政策持续落地,银行板块的顺周期属性值得关注。她通过复盘过去两轮政策驱动周期下银行的股价走势与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变化发现,从政策转向到经济实现企稳大约需要11-15个月的时间。期间,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显著。

展望未来,马婷婷认为,2025年银行板块将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机会获得超额收益。同时,由于经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