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行业严监管下,年内已有25名从业者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终身禁业。违规行为多样,包括诈骗、职务侵占等。行业内控亟待加强,保险公司需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监管部门也应提高监管有效性和适应性。

严监管之下,保险行业的“禁入”措施已逐渐常态化。近日,原保险代理人尹某因诈骗被判处终身禁业,再度引发业界关注。据统计,截至12月23日,年内已有25名保险从业者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终身禁止从事保险业。这些人员涵盖基层员工、保险代理人,以及保险机构的前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等。

违规行为多样,红线频触

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态势仍在持续。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年初至今,已有25名保险从业人员因触碰监管红线,被处以“禁止从事保险业终身”的严厉处罚。

这些违规者究竟触犯了哪些底线?记者梳理发现,人身险领域主要涉及保险代理人欺骗投保人、实施诈骗等问题。尹某便是一例,他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诈骗,最终落得终身禁业的下场。而在财险领域,骗取保险金、虚假承保、虚假理赔、侵占保费等行为成为从业者被禁业的主要原因。例如,今年年初,某头部财险公司湾支公司经理、副经理因农业保险业务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被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总体来看,实施诈骗和职务侵占是保险从业者被禁业的主要“罪名”。此外,还有险企、保险中介的负责人因在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拒绝或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等违法行为,同样被踢出行业。

“保险业务涉及巨额资金流动,若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存在漏洞,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领悟时代数字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唐树源指出,利益驱动下,部分保险代理人可能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保费或实施诈骗,如私刻公章、虚构保险项目等。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也为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代理人利用投保人对保险产品了解不足的弱点,故意隐瞒或误导信息,欺骗投保人。

加强内控,多方共治

近年来,保险从业人员被终身禁业的情况逐渐增多,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终身禁入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保险机构需严格内部管理。2020年5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应强化培训管理,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纳入销售人员入职和在职培训的基本内容,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也强调,保险公司应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唐树源建议,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每笔交易都有明确的记录和审计轨迹。例如,通过加强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流程,确保保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都在监管之下。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组织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

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扩张,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监管部门需不断完善监管框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唐树源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这包括对保险产品的设计、销售、理赔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防止误导销售和不当行为。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保险市场整体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点。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