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银行在争夺个人养老金客源中出现了不规范操作,引发了开户纠纷。随着政策调整,银行需从“抢开户”转向“重服务”,通过优化服务质量和产品体系来吸引客户,实现精细化运营。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多起银行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为客户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事件。这些突如其来的开户行为,不仅引发了客户的强烈不满,还暴露出了部分银行在争夺个人养老金客源时的操作不规范,以及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粗放竞争”现象。

2022年末,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正式出台,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实施。此后,各大银行纷纷掀起了一轮开户热潮,将“抢开户”作为争夺未来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由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一旦客户在某家银行开户,该银行就能锁定这部分客户资源。然而,随着《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的下发,允许参加人每年可两次变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这使得单纯依靠“抢开户”的策略逐渐失效。

面对这一变化,银行需要转变思路,从“抢开户”转向“重服务”。作为开户的主体,银行应完善账户管理流程,充分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强制性或隐蔽性操作。同时,银行还应通过优化服务质量和产品体系来吸引并留住客户。具体来说,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机构合作力度,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和数量。通过与理财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养老选择。

其次,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开户和账户管理服务。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咨询服务。

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帮助客户理解政策细节,解答账户操作疑问,建立对养老金融产品的信任感。

在个人养老金客源争夺战中,银行思路的转变至关重要。从过去的“粗放竞争”到现在的精细化运营,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帮助银行吸引新客户,还能提升客户留存率。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客户的养老需求更加多样化,谁能提供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银行需要调整业绩考核机制,将客户留存率等服务质量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摆脱过去以数量为主的短期竞争模式。通过注重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实施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要想在这场争夺战中长久制胜,唯有从“抢开户”转向“重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