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维诠释中国方案,展示国际形象
AI导读:
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深挖资源禀赋,运用多元传播策略,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多维度展现了中国方案与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互鉴,搭建国际对话平台,强化和平叙事。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综合报道(文/沈汝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城市的国际传播力已成为衡量其全球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2024年,作为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运用多元化传播策略,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和展示,向世界多维度展现了中国方案与中国形象。
双向互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南京市负责人在2024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开幕式上表示,“宁”字寓意和平与安宁,这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的价值追求。4月19日至26日,南京携手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围绕“遇鉴汉字和合共生”主题,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瑞士日内瓦办事处举办汉字主题展和文化体验工作坊,传递“和合”精神。此次活动吸引了500多位参与者,并获得100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的报道,成功展示了南京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的能力。
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10月至11月期间,南京在法国举办了“中国南京周”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锦绣主题展览、匠心对话沙龙和书籍发布等,进一步探索中外文化创新与融合的新路径。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锦绣文都与世界共经纬”主题艺术展览上,法国总统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对南京的手工艺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南京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
南京不仅积极走出去,还注重引进来。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及全球学习型城市,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多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今年1月,南京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黛丽·阿祖莱发起的“文学之都青年漫画家全球游历”项目,邀请中外漫画家游历全球九座创意城市并进行创作交流。通过漫画、文学和诗歌为载体,结合驻地创作和参访游历,南京探索出一套独特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南京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举办“漫画世界,走进中西文学”主题展览、文学沙龙等系列活动,其中“国际青年漫画驻地创作成果展”还入选了20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年度优秀案例。此外,“南京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第三期“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第二届“中美文学之都诗歌对话”创意写作工作坊等活动,为外国文艺家提供了感知南京的窗口。2024“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南京站)也吸引了来自53个国家的60多名青年代表探访南京,为世界青年打开了文明互鉴的新窗口。
面向国际,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南京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承载着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任,也始终保持着传承长江文化和保护城市遗产的历史自觉。
在5月21日至22日举办的第十届世界水论坛期间,南京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功举办了“2024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世界水论坛特别对话会”,邀请世界大河流域城市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通过大河文明对话会、“共创和谐水未来”特别对话会、长江文化主题展等多场活动,搭建了一个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平台。论坛期间,全球多家媒体如英国《泰晤士报》、法国《费加罗报》、印尼《人民思想报》等聚焦南京,向世界读者讲述当代长江的发展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认为,“长江文化南京论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南京合作的特别成果,此次对话有助于各国人民更好地管理水资源与环境,推动与生态文明的接轨。
此外,南京还在全球多个地区广泛推进文明对话,扩大影响范围,成功在埃及开罗举办丝路文化主题展、长江与尼罗河文明对话,并针对全球青少年发起“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全球共创行动,呼吁青年参与历史文化名城遗产的保护传承,围绕人类共性价值展开文明对话。
传播矩阵,强化和平叙事
12月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红烛齐亮,明火长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国际友人后代、紫金草志愿者等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世界和平。当天,德国《青年世界报》刊发《约翰·拉贝的遗产》一文,通过拉贝与中国的故事,追溯那段沉重历史,延续中德民间的深厚友谊。
曾饱受二战创伤的南京,通过强化史实传播、推动和平实践,不断敲响和平的钟声,为历史拂尘,汇聚海内外力量共筑和平愿景。南京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Nanjing Memorial(中文名“南京祭忆”)为宣传阵地,多维度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共发布441条贴文,累计阅读量达400万。此外,南京还举办了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帕赫油画作品展等活动,深化和平叙事。
南京还组织了来自39个国家的400余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推出《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期刊(含英、日、法文版),编撰《和平之旅》《国际和平城市系列丛书》等和平研究系列著作,强化中国和平话语表达。依托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等智库,南京积极拓展国际和平学术交流,并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完善城市传播体系,如建设“发现南京”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和举办“Show Jiangsu”对外传播活动等。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