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解读了科技金融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篇章,一年多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存在的产品结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科创金融的创新空间。

编者按: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科技金融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章,引领金融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一年多时间里,科技金融不仅促进了金融机构组织架构的调整,还推动了资源倾斜和产品创新,践行了“金融为民”的使命。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科技金融篇年度解读。

科技金融,被视为银行助力企业开启生命周期“最初一公里”的关键。去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首位。

一年来,银行业在科技金融方面迅速响应,成效显著。央行每季度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自去年一季度起,新增了投向科创企业的条目。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数量与贷款余额均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同样表现不俗。

多家银行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升级“科技金融”部门。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纷纷发布公告,透露其对“科技金融”领域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贯穿“总、分、支”的直管队伍,构建专属经营管理体系和支撑体系。

此外,配套支持政策也在持续完善,包括差异化考核、容错机制等。一家城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表示,银行对科技企业贷款的不良指标考核更为宽松,并鼓励基层业务人员向科创企业贷款。

然而,科技金融的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状态,包括产品结构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等。金融产品未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部分产品有待完善。区域不平衡方面,科技金融分支行多设置在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环境优越的地区。

未来,科创金融在传统产品上仍有创新空间,需要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数字风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银行需积极探索,提升创新力度和政策协调、优化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