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市场周一出现戏剧性一幕,银行蓝筹股领涨,工商银行等四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而微盘股则全线回调,市场亏钱效应突出。这一变化与国债市场走势有关,同时微盘股的长周期估值也成为制约未来涨幅的重要因素。


周末众多考生紧张备考AI眼镜和算力专业的考研知识,然而A股市场周一却给出了一份关于银行业务的“考卷”。

周一,A股市场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大家纷纷寻找跨年度牛股,没想到最终工商银行成为市场焦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股价皆创历史新高,另外中国核电涨幅超过5%,潍柴动力、中国石油、邮储银行、格力电器、中国石化等多股涨幅超过2%。

然而,与大盘蓝筹股的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盘股表现不佳。微盘股指数午后跌幅超过7%,全市场下跌个股超过4800只,超过200股跌停或跌幅超过10%。市场风格出现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工商银行引领蓝筹股

今天,工商银行股价一度大涨超过3%,创下6.76元/股的历史新高。在工商银行的引领下,建行、农行、中行等银行股的股价也创下历史新高。红利股整体表现较为突出,大市值股票明显较强,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多数上涨。

这一强势表现可以追溯到早盘的国债市场。今天早上开盘,国债再度出现逼空行情,3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1.93%。随着国债收益率走弱,红利板块由于高股息的存在,吸引力倍增。红利板块中的四大行拥有稳定分红且长期股息率较高的特性,因此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然而,在股价拉高之后,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这与国债的走势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债券市场午后开始回落,10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一度反弹至1.7%,30年期国债期货转跌0.15%,10年期国债期货跌0.06%。

民生证券认为,2025年“资产荒”或有一定缓和,但趋势仍难言逆转。一方面,在宏观政策组合发力之下,经济增长和信用扩张有望有所修复,债券资产供给规模或将抬升,“资产荒”或呈现一定缓和;但另一方面,在化债过程中,部分高息资产被置换为低息资产,叠加银行降成本,部分资金或将面临重新配置的压力,债市“资产荒”现象预计仍将延续。

微盘股全线回调

今天,小盘股全线回调。万得微盘股指数跌幅超过7%,截至收盘有207只股票跌停或跌幅超过10%,跌幅大于7%的股票达到了970只以上。市场的亏钱效应较为突出。

微盘股在2024年一季度经历了剧烈震荡,之后出现半年时间长度的盘整,从9月下旬开始随市场整体再度上涨,并大幅超越年初的指数高点,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华西量化研究认为,在5年的短周期内,当前强弱指标略低于2023年末高点;在10年的长周期内,当前强弱指标距离2017年高点仍有较大距离。因此,微盘股虽仍有一定上涨空间,但可能小于强弱指标当前值与2017年高点之间所反映的差距。

中邮证券则表示,从绝对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角度来看,微盘股在不同月份的胜率和平均收益率存在差异,投资者需要关注这些季节性规律,以制定更合理的投资策略。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