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民营企业成发展关键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会议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并强调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其中民营企业成为发展的关键。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展示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与任务布局的务实科学,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注入了强大信心。
从经济学角度深入解读此次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脉搏,增强发展信心。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四大支撑
会议直面挑战,坦言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加深,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依然稳固,具体表现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经济基础稳,体现在中国在众多领域构建了完善的上游产业基础,如特斯拉在上海的布局和长三角的产业配套,以及珠三角民用无人机行业的井喷式发展。
经济优势多,不仅在于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更在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相对低成本优势,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等新兴领域高成长企业的涌现。
经济韧性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得到充分体现,平台经济吸纳大量灵活就业,成为应对负面冲击的缓冲。
经济潜能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仍有巨大空间,持续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发展潜能。
此外,企业家创新精神、多层次技能人才和待激发的土地市场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
将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会议强调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将发展目标置于最高优先级,发展是保障安全、稳定的前提。二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转化积极因素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吸引外资、无人机行业崛起和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等。
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中,科技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要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潜力,需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尤其是稳定的预期和宽松的制度空间。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措施,旨在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让企业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作者:陈钊,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新闻网,内容略有调整以符合发布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