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实施以来,A股市场回购增持贷款规模迅速攀升,已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尝试。专项工具增量“贷动”作用明显,大市值、行业龙头领衔。未来,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将有更多公司参与,整体贷款金额有望继续上升。

自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实施以来,A股市场回购增持贷款规模迅速攀升,已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尝试利用这一新工具进行资本运作。

据权威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累计达到2039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自10月20日首批贷款回购增持个案向市场公告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全市场已有226家公司发布了236单贷款回购增持公告,涉及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上限518亿元,超过首期3000亿元规模的六分之一。这些公告中,累计披露的回购增持金额上限已超过700亿元,充分展示了贷款撬动自有资金的高效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不仅迅速落地,而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其有效性、及时性和灵活性。这一机制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优质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增持的能力和动力。

该专项工具的增量“贷动”作用尤为明显。自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来,全市场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的月均水平已超过350亿元,较今年前9个月增长了50%。这一数据表明,在全年回购增持加速的背景下,专项工具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回购增持意愿,显著提升了市场的回购增持活跃度。

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回购增持贷款政策精准匹配了市场需求,市场反应积极。这一政策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特别是对于股价长期低估的优质公司而言,回购行为将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稳定、价值被低估的信号,有助于市场预期的修复。

从已披露的公告来看,回购增持大单频现,大市值、行业龙头成为主流。两个月来,公告贷款回购增持的226家公司中,金额超10亿元的有18家,涵盖建材、安防、煤炭开采、制造业、光伏、物流航空、家居、电子设备、半导体、医药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行业龙头公司争相使用专项贷款工具,展示了其对市场信心的坚定。

此外,百亿市值以上公司在回购增持主体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从金额和主体来看,专项贷款资金正逐步向大市值优质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往往是市场稳定的中间力量。未来,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参与回购增持贷款,使得整体贷款金额继续上升,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

一系列旨在推动上市公司运用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的监管举措也在持续推出。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均强调了股票回购增持工作的重要性,这将带动更多公司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将更多流向业绩稳定、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将积极探讨运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提升企业投资价值的可行性。同时,部分银行也在积极对接更多优质客户,以扩大贷款发放规模。未来,回购增持贷款规模有望持续增长,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