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视曝光未成年人仅需4元即可绕开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租号、买号、代练等手段成为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新途径。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仅需4元,就能轻松绕开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其9岁的孩子因沉迷手机游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竟花费了2000多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除了常见的冒用家长身份证信息或手机账号信息注册登录外,未成年人还找到了更多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方法,如租号、买号,甚至通过代练等方式,继续在游戏世界中畅游。这些手段无疑给防沉迷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已接近2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3%。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其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1年8月3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的网络游戏服务,这被誉为最严格的防沉迷新规。

然而,新规实施后,未成年人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绕过防沉迷系统。此次央视的调查就揭示了租号这一手段,记者仅花费4元就成功租到账号并登录游戏,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核实验证。此外,买号和游戏代练也成为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新途径”。在某些电商平台上,绕开防沉迷系统甚至成为了一门生意,成交量颇为可观。

那么,为何防沉迷系统“防不住”呢?一方面,这反映出系统本身仍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和人脸认证等措施,实现“人证合一”,防止利用他人身份或账号登录游戏。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对代练、租号等黑灰产业进行严厉打击,一经发现便严惩不贷,以防止游戏企业或商家因逐利而“围猎”未成年人。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筑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防火墙。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更应把好第一道关,避免孩子利用各种手段“畅玩”游戏。同时,家长还应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避免被游戏所“围猎”。

在智能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未成年人触网已不可避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玩游戏变得至关重要。网络游戏并非不能玩,但绝不能沉迷其中。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防沉迷系统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