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成效显著,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AI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在2024年互联互通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领域互联互通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市场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际市场循环的桥梁,其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咨询顾问刘建党博士指出,互联互通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人员、货物、资金和信息,这不仅推动了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打破了行政边界带来的市场分割,还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方面,港珠澳大桥的年客运流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将深圳至中山、珠海至江门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广东城际“四线”贯通更是形成了五座城市紧密相连的发展轴线。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这不仅促进了港澳居民赴广东消费、就业创业、就医和养老,也使得广东居民出行港澳及周边城市更加便捷,为大湾区人民提供了“双城生活”的可能性。
在金融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也在不断推进互联互通。今年,“跨境理财通”正式迈入2.0阶段,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也正式启动,这些举措提升了资金流动性,为大湾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体现。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跨境交通项目的投入使用,以及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运营,正在逐步缩短区域内的时空距离。港珠澳大桥不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江跨海通道不断加密,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由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组成的多层次交通网络格局。在航空方面,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的正式启用,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联通能力。
在金融互联互通方面,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已开通10周年,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通以及互换通等相继开通,为国际和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投资渠道。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两项亮点政策——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的实施,也显著加快了区域金融互联互通的步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惠港澳政策的正式生效,三地人员往来交流更加频繁密切,港澳居民到内地就业创业成为可能,三地居民出行游玩等更加便利。广东省还通过立法形式鼓励拓展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空间,支持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医疗福利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在不断推进互联互通。香港特区政府将长者医疗券的使用范围放开到内地指定医院,并推出了新的“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同时,“支援粤港澳大湾区医院管理局病人先导计划”的推出,也让合资格病人能够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资助诊症服务。
跨境养老也成为趋势,香港社会福利署推行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不断增加,粤港合作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纳入更多养老机构。这些举措为港澳长者在内地的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产业互补与合作加深,促使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试验田,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背景下展开一体化进程,其复杂程度和挑战性远超国内其他地区。因此,其发展经验对我国来说弥足珍贵。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