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A股生物医药企业IPO行情持续走弱,港股市场出现私有化退市潮但年末IPO回暖。2025年,随着反腐影响消退、集采风险出清及国家政策支持,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征途可谓一波三折,但严寒背后预示着春天的临近。A股市场方面,生物医药企业的监管环境迎来调整,IPO市场持续降温。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12月8日,医药企业在审IPO数量已降至24家,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及主板分别有8家、6家、7家和3家在审企业。

港股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医药企业私有化退市潮迭起,但年末IPO市场有所回暖。中国中药、复宏汉霖等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主要归因于港股市场对医药企业的估值偏低及流动性不足。然而,自10月以来,港股市场流动性增强,多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中国泰壹投资集团董事长瞿镕分析指出,港股市场流动性增加和机构投资者关注度提升是IPO回暖的关键因素。高特佳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王海蛟则表示,港股IPO回暖与二级市场股价上涨、美联储降息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等多重因素有关。

2024年IPO市场:冷静回归,监管聚焦“硬实力”

2024年,医药投融资领域寒意逼人。A股市场整体收获25家新股上市,而医药板块仅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募资额同比大幅减少83.63%。科创板作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重要平台,其上市标准亦有所调整,提高了研发投入、发明专利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要求。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IPO之路愈发艰难。不少企业因不满足新上市标准而主动撤回申请,或因连年亏损、营收下降等问题难以回答证监会问询。此外,销售合规性和创新属性也成为上市审核的重点。

港交所、上交所、北交所对医疗医药企业的吸引力各异。港交所通过改革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而A股市场则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潜在机遇。多位医疗健康投资人表示,在更高的上市标准下,医疗企业IPO之路需解决业绩表现、成长性、合规性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二级市场泡沫破灭及缺乏流动性成为共同挑战。已上市的18A公司中,绝大部分都已破发,估值跌幅超过50%,交易量低迷。此外,国际环境动荡、美联储加息等因素也给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带来额外压力。

王海蛟指出,生物医药企业需交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实现稳定的正向现金流,并尽快实现利润转正。同时,市场投资人已进入投资回报兑现期,这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IPO冰点现象并非仅限于医疗健康行业。2024年以来,共有200多家企业终止审核,其中6月最为密集。医疗健康企业因经营特性,其IPO冰点现象更为突出。

2025年IPO融资展望:静待春风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医药行业基本面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随着反腐影响的消退、集采风险出清、国家政策对创新药创新器械的支持以及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的增加,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中原证券研究指出,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在经历低谷后有所改善,但三季度业绩改善乏力。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改善情况弱于医药制造业整体运行状况,行业盈利能力进入筑底阶段。

国信证券研究认为,行业正经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于2025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龙头公司展现出较强韧性,将在行业见底回升后展现更强竞争力。多元化支付体系有望推动卫生总费用在GDP中占比持续提升,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将受益于购买力提升。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2025年医药领域改革政策已常态化,医保领域将建立多元化支付体系,医疗领域将迎来薪酬制度及分级诊疗等改革。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逐步登上国际舞台,看好2025年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

德勤中国审计与鉴证合伙人李佳丽预测,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将由A股发行人、内地龙头企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海外公司共同推动,科技、医疗及医药和消费行业仍将是新股市场的引擎。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