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新质生产力赛道的拓展,S基金市场迎来变革,险资国资加速入局,但资产定价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待解决。市场上涌现出多只由金融机构和政府资金设立的S基金,金融机构与S交易双向奔赴成为新趋势。

随着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不断拓展,私募股权创投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各类资金纷纷寻求“换场”机会。在这场变革中,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凭借其底层资产明晰、能够折价买入的特点,吸引了险资、银行资金、国资等“新玩家”的广泛关注。

险资和国资对“硬科技”S交易尤为青睐,因为这些资产具有显著的成长性和流动性。然而,随着S市场迎来新的参与者,资产定价难、信息不对称等固有难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S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近日,中保投资公司携手新华保险、中汇人寿设立智集芯基金,成功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份额,这是险资助力国资盘活再投入、支持国家半导体自主可控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市场上还涌现出多只由金融机构和政府资金设立的S基金,如四川产融发展资管公司设立的50亿元规模S基金等。

从市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资产持有者希望尽快出售其资产,而资金规模较大的买方如保险公司和AMC等则面临优质资产匮乏的困境。在S交易买卖双方中,国有背景的参与者占据主导地位,金额占比达到八成以上。例如,天津市首只国资参与的私募股权S基金——海泰科勒基金成立,旨在通过引入外资私募资本投资国内私募股权二级市场。

金融机构与S交易的双向奔赴成为市场的新趋势。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演变,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S基金和并购基金作为私募股权市场退出的重要渠道,其灵活性与专业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路径。深创投S基金负责人表示,近两年S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买卖双方参与这一市场的动力越来越大。

对于金融机构参与S交易的投资方向,银河投资副总经理陈嘉翊表示,银河投资一方面倾向硬科技项目,另一方面偏向于需要流动性支持的项目。此外,金融机构拥有体量较大的资金,需要丰富投资渠道,而S市场则通过创新S基金产品形成资金接续,促进长期资本的进一步形成。

然而,随着险资、国资等主要玩家的入局,S交易中资产定价难、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也愈发凸显。博华资本的管理合伙人张俊才表示,新质生产力的项目往往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具备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具备流动性,是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看好的大类资产。但如何对这些底层资产进行合理定价,成为S交易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启明创投合伙人于佳认为,受到退出渠道不确定性的影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S交易里也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S市场作为私募股权创投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S市场将为解决资产定价难、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