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经济工作前瞻,地方正积极谋划,全方位扩大内需,“两新”“两重”与科技创新、重大改革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2025年经济工作前瞻:扩内需、促创新、推改革成主旋律

  ◎记者于祥明

  随着2025年——“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日益临近,全国各地正紧锣密鼓地规划着新一年的经济工作蓝图。上海证券报记者通过近期观察梳理发现,全方位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重大改革落地见效,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三大主旋律。

  全方位扩大内需:“两新”“两重”成关键抓手

  在谋划2025年经济工作时,“两新”(新基建、新技术)和“两重”(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成为各地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和河南省等地发展改革委纷纷召开会议,强调要抢抓政策机遇,落实中央增量政策,加大“两新”“两重”项目的谋划和储备,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产出效益。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两新”政策实施空间广阔,且已取得显著成效,预计2025年将继续加力扩围。

  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成为各地2025年经济工作的焦点。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优先发展的八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江苏省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表示,智能制造是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关键,将作为主攻方向。

  此外,浙江省、广东省等经济大省也纷纷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仿真实验室主任肖宏伟认为,我国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新技术、新产业、新需求不断涌现,为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推动重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各地2025年经济工作的发力方向。广东省提出,要狠抓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浙江省则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并加快推动重大改革落地见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表示,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加快推动这些改革举措落地,既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经济工作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