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新赛道上的“增长引擎”
AI导读:
2024年低空经济成为热门概念,各方积极布局。政策加码推动爆发式发展,产业链长且综合带动能力强。尽管面临前期投入高、增收不易等挑战,但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期待更快走入大众消费。
2024年,最炙手可热的概念当属“低空经济”。年初至今,地方政府、企业及资本纷纷涌入,竞相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发布了低空经济行动方案,新增注册企业数量突破7000家,产业基金规模更是高达千亿元。在二级市场上,A股至少有38家低空经济概念股涨幅超过30%,部分热门个股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天空作为与土地、海洋同等重要的资源,向天空拓展发展新空间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3000米以下空域内的飞行经济形态早已普遍存在,如无人机播洒农药、直升机运输等。然而,今年低空经济却迎来了爆发式发展。
政策“加码”无疑是推动低空经济爆发的关键因素。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又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其中。这两次重要会议的明确定位,让市场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综合带动能力强,具备成为“新增长引擎”的潜力。它一端连接着先进制造业,另一端则与新型消费、智慧城市、文旅观光等新业态紧密相连。作为资金、技术与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低空经济从飞机制造、运营服务到完善设施,都蕴含着庞大的市场需求,预示着万亿元级的增长空间,并有望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
新增长往往孕育于新业态之中。当前,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已步入存量阶段,新旧动能加速换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尤为迫切。政策“加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旨在从供需两端发力,撬动新的投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航空产业链上的积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空中汽车(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领域,其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有70%至80%的重合度。新能源汽车业所研制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高可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完备的充电基础设施等,均可为低空经济所用。此外,国产大飞机C919的商用也为eVTOL研发提供了相关技术和人才储备。
尽管我国通用航空器、通用机场数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充足的后发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各地正加快竞逐“天空之城”的步伐。
然而,低空经济并非一个能快速回笼资金、看到收益的行业。发展前期,航空器研发、材料、生产、认证等各环节均需投入较高成本。即使进入商业化阶段,仍需数亿元甚至更多资金支持。最新三季报显示,低空经济概念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未能实现盈利增长,核心环节普遍亏损。这种行业一边势头火热、一边增收不易的处境,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与新能源汽车不同,空中汽车在低空领域并非建好就能飞。还需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适航证(AC),这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提。同时,空域开放、航线设置等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从低空经济试验区开始逐渐扩围。此外,航空起降点有限,地图、定位、导航、通信设施也不够完备。因此,低空经济的“起飞”将是一场长跑,需要各方多些耐心。
行业呼唤耐心企业,能够放眼长远,专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场景拓展;鼓励耐心资本,相信行业的长期价值,不因短期利益盲目跟风炒作;需要耐心政府,既科学合理规划,又遵循市场规律,让行业在安全、有序中发展。
今年,许多人首次直观感受到低空经济的魅力。从深圳到珠海的空中跨海飞行仅需20分钟,而开车则需2小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看似遥远的出行方式将变得稀松平常。打个“空中的士”上班、点个无人机配送的外卖,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期待低空经济更快地走入大众消费领域。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