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北京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扫码检查”机制,强化反向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执法质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旨在维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打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今年,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性地探索了“扫码检查”与“反向监督”等新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自今年7月1日起,北京率先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机制,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扫码方可进行检查,企业有权拒绝未扫码的检查。检查结束后,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这一机制已覆盖北京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2.6万余名执法人员,实现了检查信息的共享与追溯。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通过“综合监管e码查”小程序,向科大讯飞(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展示检查任务、检查人员等信息,确保检查过程的透明与规范。企业可以通过扫码查看检查项和整改标准,完成整改后,可通过线上视频完成回访抽查,实现减负。

此外,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多地也开展了扫码检查、反向监督的试点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行为规范,对执法不规范、不文明行为亮出“红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效。

“扫码检查”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反向监督机制,即让企业事后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以真实的企业反馈和社会监督,反向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企业可以通过APP进行在线评价,包括检查人员是否规范检查、是否告知检查标准和检查结果等。

同时,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建立预警机制,避免扎堆检查、重复检查。北京市规定,一家企业受检频率一天不得超过1次,一星期不超过2次,一月不超过3次。一旦出现重复扰企的红色预警,检查人员必须比对检查项目,确认预警项目与本次检查任务不一样且确有必要,才能继续进行。

为减少扰企,多地采用线上抽查等非现场监管机制,如北京、湖南、江苏等地通过信息共享、电子技术设备监控、“互联网+监管”等方式,既保障了监管效能,又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内容有所调整,以符合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