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深化:减税降费助力新质生产力
AI导读:
2025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专家预测,未来减税降费将转向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地方税体系建设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零基预算改革将提高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旨在通过财政收入的适度“减法”,激发企业效益的“加法”,实现放水养鱼、固本培元的目标,这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策略。2025年,我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专家预测,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深化,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是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局面,经营主体减负要求政府内部挖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已提出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和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新举措。明年,地方税体系建设有望取得显著进展,零基预算改革将提高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多渠道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强地方经济活力。
减税降费作为直接有效的助企措施,近年来已显著降低我国宏观税负,但财政压力也随之显现。上海财经大学田志伟指出,未来减税降费将转向结构性,有增有减,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央财经大学肖鹏强调,国家将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升级等领域安排减税降费政策。
在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减税降费政策已为企业带来实惠。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减轻设备更新压力。近两年,减税降费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向制造业、小微企业及科技创新倾斜。
中央财经大学孙鲲鹏建议,2025年应对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化税收结构,引导资源向绿色、环保、高效能产业流动。肖鹏提醒,减税降费需精准惠及目标企业和行业,提高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紧平衡,开源节流成为关键。肖鹏指出,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财税体制改革将加快,为地方带来新增税收。中国人民大学代志新认为,改革或从高档手表、贵重首饰等税目开始,逐步扩大至烟、酒、油、车等。地方税体系建设也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合并地方附加税、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等。
上海交通大学王桦宇建议,合理安排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资产收益等预算收入比重,丰富财政收入来源。在节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对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湖南、江苏等地已发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唐大鹏指出,零基预算改革要求财政资源精准投放于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基金、贴息等市场化方式,以财政“撬杆”带动社会资本,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利用。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