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生态圈:挑战、探索与融合
AI导读: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科技金融生态圈概念应运而生。本文探讨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成就与挑战,银行、保险等机构如何针对关键堵点进行深度探索,以及科技赋能增效在科技金融领域的运用。
在数字化浪潮的引领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前,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多方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系统性工程。在此背景下,科技金融生态圈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一场以“如何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来自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业务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
发展成就与挑战
2024年,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涵盖了从货币政策工具到财政支持的多层次框架。同时,工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显著提高,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中国科技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同质化、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玻色量子创始人&COO马寅表示,科技企业面临着技术挑战、供应链稳定性和市场环境等难点,需要企业、资本市场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马寅指出,银行投资机构在面对高风险、长周期回报的硬科技项目时较为谨慎,而险资对营收规模和融资轮次有较高的门槛,导致早期阶段的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相比之下,券商基金和产业投资方则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这些机构更愿意投资具有代表性的硬科技企业。
盛景嘉成创始合伙人刘昊飞提到,年内多项政策提到发展耐心资本,虽然这类资金流动性差等问题导致很多基金被迫做了长钱,但宏观上利好一级市场。然而,在解决募资难、长期耐心资本引入创投市场的闭环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未能触及的卡点。
深度探索与应对
面对诸多挑战,银行、保险、私募等机构纷纷针对各自领域的关键堵点展开深度探索,力求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通过打造专业化科创服务团队、特色科创金融支行,建立独立评审通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风控准确性和服务效率,以解决与科创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则表示,服务科创企业需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科产融”生态圈。例如,融资租赁就需要多方参与,富民银行通过科技底层服务和数据流方式与保理公司和租赁公司等非银机构合作,为相关产业提供服务。
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骁勇表示,保险公司未来在科技保险领域要聚焦产品创新、模式创新、金融长效支持等方面,满足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产品创新方面,要针对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风险研发保险产品,树立全生命周期保险服务理念,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探索“保投联动”“保贷联动”等综合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金融长效支持方面,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的优势,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创投领域动力不足的问题,刘昊飞认为,当前政策的支持反映出国家正通过政策手段对行业秩序进行重整,旨在实现良币驱逐劣币。非专业机构将逐渐退出市场,而专业机构能够跨越周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支持。
科技赋能与真正融合
近年来,科技赋能增效已成为众多行业的转型关键词。利用科技手段助推科技金融,更好助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将成为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
赵卫星指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车险投保逻辑,这是产业数字化改变产业金融生态的一个典型案例。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应关注产业变化,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解琦认为,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是毋庸置疑的事。民生银行2023年推出的“易创E贷”产品,就是科技赋能的实例。该产品可实现申报、审批、签约、放款全线上化操作,最快当天审批、当天放款。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总结道,AI在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不仅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也加速了各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为金融业消除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也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按下了快车键。未来几年内,随着AI在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渗透,金融业在科技金融领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