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面临跨周期挑战,大健康产业成新蓝海
AI导读:
今年三季度中成药企业营收、净利润下滑,中医药工业企业面临跨周期挑战。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指出,中医药产业进入多元发展阶段,大健康市场或成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确定性最高的蓝海。
财联社12月22日讯(记者张良德)今年三季度,中成药企业普遍面临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的困境,政策环境与终端需求的变化使得中医药工业企业迎来了跨周期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上,中康科技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专家贾海彬指出,中医药产业已迈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如同教育体系中专业分化的过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医药行业的终端消费特征由统一标准化转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渠道也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民众的健康需求已从单纯的身体健康提升至强身免疫、美容保养、身心疗愈等多维度。在此背景下,中医药行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药企面临发展方向的选择。
处方药及OTC市场环境和需求变化显著,随着三明医改经验的全国推广,中医药在院内的支付比例或有所降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中成药在院内市场的量价齐跌,市场呈现收紧医保支付、放宽民营及外资医疗机构进入的趋势,同时商业健康险支付也在放宽。
华润三九副总裁王亮在圆桌论坛上表示,行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政策积极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同时,也对全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需求方面,疾病种类变化带来新需求,集采、联采及渠道多元化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提出新要求。因此,打造新质生产力需符合环境变化,并从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去思考与培育。
药材原料端,中成药企业向上游延伸及上下游整合的力度增强。达仁堂董事长王磊介绍,公司致力于GAP基地建设,自建川芎、金银花、五味子GAP药材基地,实现原料、生产、仓储全程可追溯。
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更直接,GAP基地、规模化种植、溯源体系建设成为必备选项,药材保质期要求提升。临床需求方面,老龄化加深使慢性病高发,且向低龄化蔓延。作为中医中药优势领域,慢性病治疗市场潜力巨大。多家中药企业就旗下产品开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商业营销环节,随着O2O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医药企业纷纷入局。葵花药业设立全资子公司葵花大药房,向新零售模式转型,打造线上自营平台,服务消费者,拓展市场。
贾海彬认为,随着单病种结算和集采推进,中医药医疗体系后服务市场或交给诊所和下沉机构。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企业若不及时转型,将面临淘汰,但也将有新生力量崛起,未来或出现多模态融合趋势。
院外市场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医药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确定性最高的蓝海。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等中药大健康市场龙头企业业绩保持增长。东阿阿胶深入研究健康养生中医治未病治已病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品牌营销,深入挖掘品牌价值,拥抱年轻消费者。
中药泛大健康概念融入的细分行业越来越宽泛,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激凌、中式养生水、草本药膳等品牌不断涌现。东阿阿胶与奈雪的茶联名推出阿胶奶茶,推出中式养生茶饮品牌“锦上花”。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报告,现制养生茶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约百亿元。
养生保健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中康数据监测显示,2023年养生保健机构数量同比增长58%。亚宝药业投资建立亚宝生活馆,推广大健康产品,积极推进“千城万店”计划。国家政策鼓励及人才建设支持下,国内中医馆数量快速发展,近三年民间中医馆和中医诊所增长迅猛。
固生堂诊所数量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34家翻倍增长至77家,预计2024年整体扩张18~25家门店,新进入4—6座城市。贾海彬认为,未来中医药大健康板块可能是行业最大的市场,中医与旅游经济、城市经济等结合的生活化场景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