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谈货币政策趋势:降准降息空间存,资产价格入视野
AI导读: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上指出,我国利率下行已成趋势,建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视野。
近期,中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12月20日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7%,30年期则为1.95%。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贷款利率仍维持在百分之三点几的水平,显示出市场利率与银行可控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尚待加强。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第十一届)上指出,从市场表现和经济需求来看,我国利率下行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中央时隔14年再次提及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并明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宣布将实施这一政策,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及具体部署给予了高度关注。
李扬强调,面对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的局面,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资本市场波动、保护家庭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维护居民消费能力,进而扩大总需求,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决策。
在此背景下,李扬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部署,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特点与趋势,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首先,降准仍有较大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确保流动性充裕。李扬指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曾一度接近20%,虽经多次降准,目前平均准备金率已降至6.6%,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释放约2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对需求扩张具有显著作用。
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会议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其次,银行息差不应成为降息空间的障碍。李扬提到,我国贷款利率和其他市场利率快速下行,但利率联动机制尚不完善。他认为,中国长期储蓄过剩,实体经济环境下利率长期高企不合理。降息成为政策的必然选择,尽管可能对高度依赖息差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小银行带来利润率下降等问题,但为了宏观经济稳定,降息仍属必要。
李扬还提到,全球已经历超过20年的超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时期,低利率环境下金融业的生存问题值得探讨。
第三,货币政策应加强流动性管理。李扬指出,流动性管理并非简单增加货币供给,而是确保各种金融市场有效链接和转换。流动性管理的关键在于市场宽度、深度和弹性。他强调,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流动性,而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则是为了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
第四,资产价格稳定应纳入货币政策视野。李扬表示,过去货币政策是否应干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一直存在争议。但近年来,世界各国央行已将调控视野扩展到资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意味着在中国,资产价格稳定已纳入货币政策视野。
最后,保汇率与保储备需权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承压,市场担忧汇率变化可能制约货币政策。李扬认为,当汇率波动时,货币当局面临保汇率还是保外汇储备的两难选择。他建议优先考虑保储备,因为保汇率往往难以实现且得不偿失。汇率变化受多种非实体因素影响,甚至包括投机因素,因此不能任由外汇市场投机因素主导货币政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