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尹艳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提出“一个纠正、两个不怕”策略,鼓励资金从银行间接融资体系流向直接融资市场,推动金融市场优化。

在12月21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强调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他指出,这一改革任务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关键前提,也是推动金融市场体系合理结构化的必要条件。尹艳林认为,当前我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发展模式相匹配,但随着科技创新需求的增加,银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限制了其支持创新的能力。

尹艳林提出了“一个纠正、两个不怕”的策略。首先,要纠正市场资金离开银行体系就是脱实向虚的认识误区,鼓励资金从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中流向直接融资市场,从而拓宽市场资金活动的边界。他批评了当前一些措施保护了银行体系却限制了其灵活性,增加了社会资金成本和债务率。

其次,尹艳林强调,不应害怕资金体外循环。他解释说,体外循环指的是资金不通过银行体系,而是通过市场中介机构如理财、公募、私募、天使和风投等直接进入相关领域、行业或市场。他认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是契合科创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能为这些企业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因此应大力培育耐心资本,完善私募股权和企业投资的支持政策。

最后,尹艳林表示,不应害怕非系统性风险的存在。他指出,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不同的融资需求应配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科技型企业因其专业性强、抵押物少、成长性和风险性双高的特点,需要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定价来完成资金配置。然而,与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相比,我国创业投资发展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长期股权投资较少。因此,投资者和监管者都应重视市场风险,容忍市场自我调节,释放局部风险。

尹艳林的发言为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强调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