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养老金融服务潜力巨大,需唤醒全民养老规划意识
AI导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养老金融服务潜力巨大,需唤醒全民养老规划意识,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经济稳定长远发展。
12月2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燕发表演讲。她指出,随着居民养老意识的显著提升,财富管理服务在养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她强调,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唤醒全民的养老规划意识,以促进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
张晓燕教授提到,我国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挑战日益凸显。近年来,政策层面给予养老金融大力支持,旨在通过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增强其应对突发财务危机的能力,从而有效维护和提升老年人的金融健康水平。
她进一步指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意识到个人必须为养老做好充分准备,对养老金的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约六成居民认为仅靠个人退休金无法满足养老需求,需要进行养老规划。数据显示,2024年居民平均每月养老储备金额已达到1933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2元。
然而,张晓燕也指出当前养老金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养老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养老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与养老目标存在错配;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间,与全球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居民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金融资产中以无风险资产为主。同时,虽然近年来养老投资者对多元化资产的需求有所提升,但其投资素养仍有待提高。
张晓燕强调,养老体系通过分散个人与社会层面的风险,可以降低长寿、通胀等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养老基金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市场稳定,增强消费信心,从而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她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个人养老储蓄、中低波动型或绝对收益策略基金产品等。
此外,张晓燕教授还建议以金融科技赋能养老金融。她提到,调查显示有39%的人群表示缺乏专业的养老顾问帮助投资。基于人工智能的养老顾问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教育和陪伴服务,满足其养老规划的需求。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