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联合发布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提出七大行动37项举措,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协同化发展。

近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携手发布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方案,涵盖了七大行动共计37项具体措施,力图深度削减该区域的物流成本,并进一步提升经济运作效率。

长三角地区,被誉为我国经济的“火车头”,其物流体系发达且成本效益显著,素有网购“包邮区”之美誉。然而,对比国际领先地区,该区域在物流基础设施、通关效率、物流链协同、技术创新及应用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此次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突破当前制约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因素。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连接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桥梁作用。它不仅是商品流通的保障,更是产业升级、国际贸易促进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驱动力。实现物流的降本增效,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市场的繁荣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物流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物流枢纽布局不合理、多式联运发展不充分以及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需要各地协同开展改革创新,共同解决。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一环。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特点,科学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加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配合,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形成高效便捷的运输网络。同时,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现代化水平。以江苏为例,该省充分发挥铁路的骨干作用和水运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

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支撑。各地应加大对物流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和推广,实现智能规划路径、智能仓储管理等目标。推动物流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为物流降本增效提供创新动力。

加速供应链协同发展也是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各地需加快构建统一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和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形成更精准的物流计划和调度,减少运输和仓储环节中的浪费和延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增强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