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智能汽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出行方式,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同时,汽车自主操作系统装车率不足10%,加快推动本土操作系统上车具有战略意义。未来,开放合作将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们的出行方式,引领着交通行业的深刻变革。

12月20日,在“大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当前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已成为购车的第二大考量,他们不仅关注功能,更看重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标志着汽车行业已迈入以核心竞争力取胜的新阶段,未来车企需依靠产品力和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需求,而非早期的概念炒作。

张永伟强调,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推进,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快推动本土操作系统在增量汽车上的应用变得尤为迫切和具有战略意义。他提到,目前汽车自主操作系统的装车率仍不足10%,这一现状亟需改变。

长安汽车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表示,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出行产品+出行服务+生态服务”的综合体。他提到,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在逐渐演变为AI定义汽车的时代。

针对汽车芯片的发展,张永伟提出了“一降两提升”的思路,即降低先进制程占比,支持全球芯片企业在中国提升本土化,以及支持国内企业提升替代能力。同时,他呼吁高度重视操作系统问题,避免汽车操作系统重蹈手机行业的覆辙。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到55.7%。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预计,今年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超过1700万辆,车企在智能化技术上加大投入,推动高阶智驾和大模型技术普及应用,L3级自动驾驶正加速“上路”,“车路云”协同发展成为趋势。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汽车产品的定义能力、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和生态资源的整合能力三方面。他建议,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发展前期阶段,应采用更加开源的技术生态,加强数据的利用和治理,并重视人工智能存在的工程伦理问题。

张永伟也强调,智能化发展之路需要开放、合作和专注,封闭式的路径无法走好智能化,而开放则可以实现聚合效应。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