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制造业在新兴领域与赛道上展现出蓬勃生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热点频现,政策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布局,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刘育英) 2024年,中国制造业在新兴领域与赛道上展现出蓬勃生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高端医疗装备等热点频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到地方政府的积极试点,从技术难关的攻克到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策方面,202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布局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划了未来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和健康六大发展方向。多个政府部门围绕这些新领域和新赛道的技术研发、应用场景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加快布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支持方面,上海宣布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基金期限长达15至18年,旨在直接投资未来产业的重大战略项目。北京则成立了四只总规模达5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及医药健康等领域。此外,低空经济在过去一年中持续升温,多数省(区、市)已出台相关行动方案。

  在这些新赛道和新领域中,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最为火爆的之一。据统计,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已超过80家,其中包括优必选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实际应用。例如,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比亚迪、极氪智慧工厂进行实训,而华为的入局更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已获得了数十起融资。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明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之年,国内供应链企业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在低空经济方面,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059.5亿元,预计2024年可达6702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

  与此同时,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时期(2026至2030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2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的28%。这一预测表明,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目前中国在未来产业的应用和技术方向上都已进行了大量布局,企业数量众多,且企业融资和研发投入在近年来不断升高。从长远来看,未来产业有望在技术应用成熟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推动新赛道的发展,中国各地正以集群模式进行布局。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所长李艺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各地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培育模式的创新,以集群模式推动产业特色化聚集发展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例如,北京正在加快“技术-产品-标准-场景”的联动迭代,推动6G、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卫星互联网等技术、标准和场景的同步谋划。上海则形成了“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的一体化体系。广东省则出台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个未来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以抢占产业新风口。

  然而,李艺铭也指出,在发展未来产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细分领域重复布局、部分领域场景推广存在堵点、前沿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不足以及产融合作渠道待拓展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和解决。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