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今年12月15日,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已超7亿人次,创历史新高。然而,对于众多国内航空公司而言,却面临着旅客量激增而收益未增的困境,全年盈利挑战大。同时,国际航线恢复仍需时日,宽体机退出速度加快。

  来自中国民航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旅客运输量已超7亿人次大关,具体数字为70048万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亦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较2019年亦增长10.7%,创下了我国民航发展史上的新高。

  尽管尚未到年底,这一旅客运输量已超越民航局年初对全年旅客量的预期。然而,对于众多国内航空公司而言,却面临着旅客量激增而收益未增的困境。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民航经济舱平均票价约为767元,同比2023年下降了12.1%(票价差距达百元),同比2019年也下降了3.8%。

  年初时,民航局曾设定行业扭亏为盈的目标,但从前三季度表现来看,仍有航空公司盈利困难。

  旅客量新高背后的原因

  在年初的民航工作会上,民航局表示力争2024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9亿人次。如今,12月尚未结束,实际旅客运输量已突破7亿人次。多家机构预测,今年旅客运输量有望达到7.3亿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17.7%,同比2019年增长10.5%。

  民航局指出,今年旅客量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快速恢复。截至12月15日,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约6.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4%;而国际航线自2024年7月以来,恢复程度连续五个月超过90%,旅客运输量超过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

  去哪儿航旅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24年旅客量增长强劲,主要得益于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平稳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增长。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国内航线平均票价的下降,这带动了整体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二季度后,航空公司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降价刺激休闲旅游客源需求,尤其是暑运期间,行业平均票价同比2023年大幅下降,行业客座率也显著提升,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航空公司对去年坚持的高定价策略有所调整,更注重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等效率指标,因此对价格的把握更加灵活,对运力的投放也更加谨慎。

  多家国内航空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今年即使是传统旺季的暑运和国庆,票价水平也不如去年,因为不少航线只要稍微提价,旅客就转向高铁。

  中航协三季度的市场总结中提到,暑运期间客运量同比增长显著,但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同比2023年下降超10%,尽管仍略高于2019年同期,但航空公司暑运整体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全年盈利挑战大

  这种旅客量激增而收益未增的现象,对航空公司来说意味着整体收益并不一定能增长。在传统旺季的三季度,所有上市航空公司均实现盈利,但大多数航空公司三季度盈利同比去年是下滑的,仅有海航控股(600221. SH)和华夏航空(002928. SZ)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从前三季度来看,根据中航协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航空公司整体盈利201.2亿元,同比增长107.7%,累计实现盈利的航空公司达到20家。这意味着,还有一半以上的航空公司未能实现盈利。

  进入四季度传统淡季,更多航空公司重回亏损,票价也随之下滑。在不久前的业绩交流会上,春秋航空相关管理层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五一”、“十一”、暑运期间的票价水平虽然不如2023年高,但比疫情前的2019年要高。然而,进入淡季后,票价明显下滑,水平甚至低于2019年同期。

  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指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全年实现盈利的挑战较大,主要原因是行业运力供过于求,航班量持续增长,但市场恢复缓慢,导致价格战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将对业绩产生更大影响。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则认为,未来市场的恢复并非简单复制疫情前的情况,而是面临全面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国内航线市场与国际航线市场。因此,适应中国国情、关注体验经济、以需求为中心、关注运行效率与发展效益,应成为当下中国民航改革的重点。

  国际航线恢复仍需时日

  邹建军所指的结构性变化在国际航线市场体现得更为直接。尽管疫情后国内航空公司拼命恢复国际航线,但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航班管家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地区航线日均1934班次,同比增长79.5%,但同比2019年仍下降26.2%,航班占比12.9%,较2019年下降5.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恢复空间。

  到不同国家的国际航线恢复速度差异显著。以2024年TOP20通航国家(基于2019年排名)为例,前三位仍为泰国、日本、韩国,但均未达到2019年时的水平。TOP20通航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英国及老挝恢复率已超100%,而加拿大、缅甸、美国恢复率则分别仅为11.3%、23%、23.9%。

  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民航的国际客运航班量仅恢复到2019年的75.1%。这意味着,更适合执飞远程洲际航线的宽体机仍需在国内市场“内卷”。

  航班管家统计显示,今年国内航空公司宽体客机执飞的航班仍以国内航班为主,占比66.1%。虽然宽体客机在国际/地区市场上的投入进一步恢复,执飞航班占比从2023年的20.2%提升至33.9%,增长13.7个百分点,但仍较2019年的39.9%有一定差距。

  为缓解国内市场运力过剩的压力,国内航空公司加快了宽体机的退出速度。截至目前,我国民航宽体客机在运营数为456架,同比减少10架,减量主要集中在宽体客机A330,南航、国航等高机龄A330均在退出运营。不久前,南航还披露拟出售旗下全部10架波音787-8型飞机,这些飞机机龄刚刚超过10年就卖出,相比其他飞机惯常的服役期来说较为提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