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陕西积极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县域经济。通过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然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问题,需加强特色产业布局,推动均衡发展。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并着重提出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积极培育乡村富民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这一战略导向在陕西省得到了积极响应。

陕西省近期召开的省委工作务虚会暨市(区)委书记座谈会上,再次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要议题。近年来,陕西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如《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旨在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

据统计,2023年陕西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2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8%,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的关键力量。今年前三季度,83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文学指出,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陕西与湖北、湖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均发布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培育了一批如仙桃市、长沙县等县域经济领头羊,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梯队。

然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均衡问题。陕北、关中地区经济表现较强,多为传统能源、资源类经济。2024年前三季度,陕北县域生产总值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占比近半。虽然经济强县的支撑作用显著,但区域分布不均衡仍是县域经济提质升级的关键挑战。

杨文学建议,陕西可以借鉴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支持县域依托独特资源,聚焦细分产业方向,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县域园区,培育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实现“一县一特色”。

在县域经济提质升级过程中,陕西许多县域围绕资源禀赋,强化产业平台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做强农业加工业以及生态经济和旅游休闲。例如,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的项目已集中开工,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岐山县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3年度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位列榜首。

陕西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进行特色产业布局,实施“链长制”,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新型电力工业等6条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白酒、纺织服装等6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过两位数。关中地区差异化布局光伏产能,榆林高新区等地则聚焦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材料,打造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和光伏材料产业集聚区。

榆林等能源富集区在政策引导及产业结构优化下,逐步探索出特色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发展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现代煤化工集群。

杨文学认为,未来县域经济发力点在于“工业大县”“城乡融合”“富民产业”“消费下沉”等方面,应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挖掘消费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各具特色的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