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产大模型市场“马太效应”凸显,科技大厂、初创企业和科研院所及高校成为主要玩家。同时,大模型的应用成为企业发力重点,商业化探索加速。金融行业和工业领域成为应用热点,AI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更大价值。

2023年,随着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的全球爆发,国内市场迅速掀起“百模大战”,生成式AI大模型数量激增,至7月已近200个。各大厂商竞相追逐参数规模,目标直指通用人工智能(AGI)。然而,进入2024年,受算力、资金等限制,AGI仍遥不可及,业界开始转向探索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2024年,“百模大战”持续,竞争愈发激烈,业界普遍关注谁将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挖掘到商业化的“金矿”。

中国大模型在2024年的发展特征显著,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国产大模型在算力、数据和算法上的“烧钱”投入模式,导致“马太效应”凸显。主要玩家包括科技大厂、初创企业和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大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明显加大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大模型。初创企业如智谱AI、月之暗面等也凭借资本青睐和技术创新崭露头角。科研院所及高校则持续深耕基础研究。

国产大模型的“马太效应”在智源研究院发布的模型评测结果中得到了验证。榜单上,除了海外市场的OpenAI、Anthropic等,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阿里巴巴的千问大模型等也表现出色。此外,国产大模型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字节跳动宣布的豆包视觉理解模型价格更是刷新了行业低价。

与此同时,AI基础大模型正由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在垂直行业,大模型的应用成为企业发力的重点。金融行业的大模型渗透率已超过50%,应用需求广泛分布在智能客服、证券质检等场景中。此外,在工业领域,AI与工业软件的结合成为工厂走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转折点。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介绍,中国与美国同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第一梯队,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基础和应用服务体系能力。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语言类大模型的应用最为集中,视觉和多模态类应用也展现出较好前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