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0月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截至12月已跌破800元/吨。业内分析指出,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进口煤增长迅速,对煤企业绩造成冲击,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10月份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呈现出持续下行的趋势。

12月1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跌破800元/吨大关,这一价格水平是自年内的新低。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5500大卡动力煤的主流报价已经降至780-785元/吨,而5000大卡动力煤的报价则维持在680-685元/吨之间。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的分析师张雯雯指出,随着我国动力煤供需形势的逐步改善和煤炭进口的快速恢复,动力煤市场价格持续走低,Q5500动力煤价格较年内高点已下降155元/吨。

卓创资讯的煤炭分析师张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2024年煤价持续承压,下游用煤企业的煤炭库存保持在高位,贸易环节的操作难度加大,盈利空间被明显压缩。以山东Q5000大卡动力煤为例,截至12月20日,其到厂价格已经降至710-745元/吨,与年初相比,降幅达到了14.58%左右。

进入冬季,本应是煤炭消费的高峰期,但今年的煤炭价格却并未如预期般上涨,反而连连创下年内新低。CCI5500大卡的指数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跌了148元/吨。对此,一德期货的动力煤分析师曾翔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双重因素叠加所导致的。他进一步指出,11月的煤炭进口量和国内产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导致整体社会库存快速增长至绝对高位,尽管12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而与此同时,火力发电的增长却相对乏力,同比增长仅为1.9%,且在12月的高频数据中表现也并不理想。

张雯雯认为,12月以来,煤炭市场持续受到终端日耗提升不及预期、中下游环节高库存、进口煤量高位等多重因素的压制,导致煤价持续下跌。光大证券在研报中也提到,2021年以来,电厂通常在12月之前完成迎峰度冬的煤炭储备,因此此次煤炭价格回落在预期之内。

在与多名业内专家的交流中获悉,目前煤价已跌至年内新低,市场悲观情绪愈发浓厚。多数专家认为,短期内煤炭市场仍将承压运行,存在下调压力,煤炭价格暂无止跌迹象。曾翔判断,预计直到春节前,都难有变量改变当前偏弱的格局。然而,张雯雯却认为,随着价格跌近长协价格中枢,长协价格的支撑作用将开始显现,加之日耗持续上升以及价格逐渐跌近部分用户心理价位,市场询货需求也有望改善,因此预计后期价格跌幅将逐渐收窄,港口Q5500动力煤的底部价格或为760元/吨附近。

进口煤方面,张敏表示,进口煤较内贸煤存在明显的价格优势,这是支撑进口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为4.9亿吨,同比增长14.8%。其中,11月的煤炭进口量为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对于未来煤炭进口是否会保持高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却存在分歧。张雯雯认为,煤炭进口量维持高位但难以继续提升,因为进口增量潜力并不具备。而张敏则持不同观点,她表示未来进口煤或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为国内用煤需求存在增量空间对进口煤仍有需求。

除了进口煤量大增外,2024年煤炭行业还发生了不少变化。曾翔指出,今年煤炭价格重心持续下移,供应虽有波折但整体仍呈现增加的态势。尽管总发电量增长较好,但新能源发电的增量更为迅猛,导致火力发电受到明显挤压需求增长较低。而其他耗煤行业中仅化工煤耗增加较好。张雯雯透露,煤炭产区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新疆煤炭资源产量快速增长;同时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量也在增加,这进一步影响了煤炭的消费结构。此外,受价格波动影响,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下降。

随着煤价的持续下行,煤企业绩也显著受挫。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指数囊括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企业盈利同比出现下滑,其中10家企业的利润降幅超过了四成。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煤炭行业的利润仍然算是偏好的。张雯雯表示,受益于相对较高的长协价以及市场煤价的持续下跌,煤企的盈利空间虽然有所收缩,但绝对规模仍然较好。她进一步分析称,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以及承担地区能源保供任务的煤企其长协销售占比高于其他公司,自产煤销售价格较为稳定;同时拥有优质发电资产的煤企凭借“煤电一体化”优势其经营更为稳健业绩韧性较强。因此,在煤企中,头部企业要优于地方企业,煤电一体化公司要优于做单一业务的煤炭公司。